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
2.
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武山县旱坡地进行的冬小麦抗旱保水剂拌种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旱保水剂5 0 0 g拌种冬小麦种子2 0 kg可使翌年3- 7月份不同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15~30 g/kg,冬小麦折合产量达5 4 10 kg/hm2 ,较对照增加5 30 kg/hm2 ,增产10 .86 %。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武山县干旱区进行的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与垄作覆膜栽培对土壤水分含量和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山半干旱区相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较垄作覆膜栽培玉米的株高、穗长分别增加12cm、1.7cm;穗粒数增加66.7粒;百粒重增加1.1g;秃顶长则减少0.21cm。双垄沟覆膜栽培玉米产量可达7647kg/hm2,较垄作覆膜栽培增产18.9%。双垄沟覆膜栽培技术可在旱作区玉米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武山县是闻名全国的蔬菜大县,2009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了21.98万亩,其中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8.68万亩,总产量7.32亿千克,总产值达4.66亿元。保护地蔬菜栽培占种植面积的53.7%以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武山县的支柱产业。在生产上也暴露出了诸如应用新型农药成本高、生产规程操作不便等问题,武  相似文献   
5.
武山县位于天水市西北部 ,全总土地面积 2 0 11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占 84 .5 % ,海拔 136 5~ 312 0之间 ,以黄土沟壑梁卯、石质山地、河谷川地为主要地貌特征 ,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9.6℃ ,多年平均降水不足4 0 0mm ,年平均蒸发量 180 0mm左右。总人口  相似文献   
6.
武山县半干旱山区冬油菜复种地膜菜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山县半干旱山区冬油菜收获后,6-9月光热资源特别丰富,降水时段集中,如能加以利用,生产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该区段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及油菜收获后闲置土地,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我们在四门镇咀儿村、温泉乡大庄村、咀头乡库洞村等3个乡(镇)于冬油菜收获后复种地膜菜豆13.33 hm2.  相似文献   
7.
武山县浅中山半干旱区油菜收获后的6~9月光热资源特别丰富,降水量大,如能加以利用,生产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该区6~9月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及油菜收获后闲置土地.发展高效农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当地农民收入.2004年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四门镇咀儿村进行油菜收获后复种地膜豆角试验并取得成功。2005年开始在全县推广,平均亩产豆角1561kg,亩产值2341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近几年来的推广经验,我们认为应该重点掌握好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山旱地油菜茬复种地膜豆角,是武山县农业技术人员于2004年在四门镇咀儿村试验成功的一项山区增收新技术,平均亩产1984.4千克,扣除成本,亩纯收入达到2038.3元。200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先是推广半膜栽培,随着全膜技术的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也在复种豆角上广范使用。多年来,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断推广和总结,面积逐年增加,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