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鳜鱼发病死亡的原因,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为生产养殖中有效防治迟缓爱德华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患病鳜鱼肝脏中分离优势菌株,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通过细菌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分离出的菌株FS170808具有一定致病力,可使健康鳜鱼发病死亡,其半致死剂量为9.5×105CFU/mL;菌株FS170808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均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他啶、新霉素和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麦迪霉素和万古霉素已产生耐药性.[结论]迟缓爱德华氏菌可引起鳜鱼发病死亡,生产养殖中可选用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性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草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养殖生产中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方法,从广东省清远市某水产养殖场濒死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20160426,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 87×105cfu/g,且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等药物高度敏感,在草鱼养殖生产中可选择这些药物防治该疾病。  相似文献   
3.
试验从健康牛蛙(Rana catesbiana)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12株内源菌,筛选对牛蛙病源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铜绿假单胞菌(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拮抗菌株后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株菌对蛙源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 mm和14 mm。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生理生化、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生物学特性如菌液接种量、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生长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并取名为G1。此菌株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向上凸起,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有黏液性,是革兰氏阳性菌。菌液最适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0℃、培养转速为180 r/min、初始pH为7和培养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4.
万莉  马磊  舒蕾  谢志勇  韩国全  张琦  杨映  颜其贵 《养猪》2011,(4):113-114
2010年4月,四川某猪场将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1周后注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第2天保育猪开始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后肢关节肿大、站立困难,有的病猪伴随着呼吸困难,发病率为6%,死亡率高达75%。解剖后观察到肾脏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有散在的坏死灶,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是一种对鱼苗和幼鱼致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为口岸鱼类的一类检疫对象。研究表明该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各国学者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一直都十分重视。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深入了解和相关的预防措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预防和制止了该病流行,但仍然未完全杜绝该病的发生。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离不开有效的检测手段,本文从临床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快速诊断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与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对乌鳢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40尾平均体质量为(23±0. 15) g的乌鳢,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以饲喂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用含有0. 8%复合益生菌(Ⅰ组)、1. 6%复合益生菌(Ⅱ组)、0. 8%玉屏风多糖复合益生菌(Ⅲ组)的饲料连续投喂56 d,然后测定乌鳢的生长性能,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肌层厚度,血清中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肝脏、肾脏等免疫器官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乌鳢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1. 6%复合益生菌组乌鳢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31. 15%和31. 01%,饵料系数降低20. 77%;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试验组乌鳢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7. 42%、21. 42%、16. 98%,肌层厚度分别提高10. 51%、14. 97%、13. 08%; LZM和T-SOD以及肝脏、肾脏、鳃丝和肌肉中MHCⅠ表达量也有一定程度提高。而且,对比相同添加水平的试验Ⅰ组,玉屏风复合益生菌对乌鳢生长性能、肠道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效果相对较佳。因此,玉屏风多糖有助于促进益生菌的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春季由于气候原因。细菌和病毒等开始大量滋生,由此引起各种动物的呼吸系统、胃肠道、神经系统和皮肤系统等疾病,为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对春季高发疾病主要病因和保健或防控措施作一归纳,为养殖户在春季动物养殖过程中如何更健康地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比例玉屏风多糖对草鱼肠黏膜形态结构及主要免疫与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750尾平均体重为(74.50±2.50)g的健康草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Ⅱ~Ⅴ组)投喂在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8、1.2、1.6、2.0 g/kg玉屏风多糖的试验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Ⅴ组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而绒腺比则显著提高(P0.05)。2)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7天时,Ⅲ和Ⅳ组头肾中白介素-2(I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干扰素γ(IFN-γ)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钠葡萄糖转运蛋白1(SG 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14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1天时,Ⅳ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Ⅱ、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 LT-1和G LUT-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5)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28天时,Ⅳ和Ⅴ组头肾中IL-2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Ⅲ、Ⅳ和Ⅴ组头肾中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Ⅱ、Ⅲ、Ⅳ和Ⅴ组肠道中SGL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玉屏风多糖能够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促进肠道中SGLT-1和GLUT-2基因的表达,调控头肾中IL-2和IFN-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肠道吸收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节约饲养成本出发,草鱼饲料中玉屏风多糖最适添加量为1.6 g/kg。  相似文献   
9.
凋亡是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而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自主、有序性死亡,与细胞坏死的方式不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水产病原致病过程中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文章总结并展望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诱导水产动物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可为水产病原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遥感与物联网耦合技术在土地生物资源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包含了土地自然资源、野生和畜牧生物以及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本研究以牲畜和草地资源关系为模式场景,通过哨兵2号(Sentinel-2)卫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分析生物质覆盖率,通过穿戴式智能终端获得牦牛的位置和行为信息,并利用最小凸多边形法(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和整体动态加速度(overall dynamic body acceleration,ODBA)计算得到牲畜行为信息和活动量状态.结果表明:1)秋季NDVI呈显著减小趋势,冬季NDVI不再发生变化,其中2019年9月NDVI平均值达到最大值,为0.65,之后急剧减小;2)牧场围栏对于试验生物的活动能力和采食需求是有限边界,带犊牦牛和不带犊牦牛之间的家域面积无明显区别;3)在影响家域范围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基于其主观特性,影响力远大于其他因素,而物理隔离因素大于季节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4)牦牛在2020年2月的家域面积最小,由于入冬后采食资源有限,牧场多辅以谷物饲喂,并利用附加围栏控制牦牛活动范围,避免其过多消耗能量.5)人为干预和采食资源减少的驱使下,试验生物趋向于保守的能量消耗策略,同时不带犊的生物由于负担较轻,活动量及能量消耗较小,在恶劣环境下具备更好的生存机会.本研究为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耦合和分析决策系统提供全新分析思路与方法,后续研究中将现有试验流程方法嵌入相对无限空间、低干扰试验环境,完成数据采集-耦合分析-反向决策干预验证的反馈闭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