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从双季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变化入手,详细研究了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最适宜秧龄期:早稻为15~25d,晚稻秧龄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推广广东省农科院研发的“三控”施肥技术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因需要三元素配备换算,不便农民掌握,对此进行了大胆探索。根据“三控”技术原理,不另施尿素和磷、钾肥,只用成品45% 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则可取代长期以来尿素、磷肥、钾肥3 肥施用陋习,并能取得更简单、更方便“控苗、控氮、控病” 的“三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粳稻属淮河以北单季稻区的主导品种,在赣江流域双季稻区一般很少种植,甚至没有种植。为了科学合理利用粳稻的超高产生理优势,充分利用南方耕地及气候资源,打破北粳南移的种植界限,探索粳稻在赣种植可行性,2011年本站利用甬优8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杂交晚粳作二晚试种,在每亩基本蔸分别只有1.30万、1.45万、1.50万蔸的前提下,仍然取得了亩实产干谷495.8 kg、506.6 kg、497.8 kg的理想结果,为合理调整籼粳种植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