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在学位结构、专业技术结构、产前、产中产后的职业研究结构等方面表现明显,但到目前为止,在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农业科技人员总量减少,学位结构得到优化。1996年与1987年相比,全国地区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总数由1296O6人下降为112279人,下降了13.37%。但农业科技人员的学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是:博士学位科技人员增长幅度较大。1996年和1987年相比,…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通过中、小城镇的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来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工业对农业的支持给农业提供物质投入,通过农业的技术改造,特别是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后者就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以的流转和对农民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投资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模式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提出了几种可供借鉴的农业发展模式,并对渭北旱塬地区资源条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对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准确掌握建国以来中国小麦生产的总体变动趋势,为产业结构的继续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历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产量重心的方法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49—2005年的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小麦种植重心、总产量重心以及单产重心的移动轨迹、偏移距离等。【结果】总体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小麦生产重心向北、东方向偏移比较明显,70年代以后逐渐回移并趋于平稳,说明东西部、南北方的差距经历了先加大后缩小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小麦单产重心偏移变化比较剧烈,总偏移距离最大,种植面积的总偏移距离最小,总产量重心的总偏移距离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建国以来小麦生产重心偏移总体上从剧烈走向平稳,南北方种植面积扩张速度基本平衡,西部扩张速度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5.
口述科技史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研究中的新兴研究领域。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两位农业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与研究的实践,对口述资料采集的前期准备、开展过程、资料整理进行总结,提出口述资料考辨利用的“多重史料互证”思路,进而初步阐释了口述农业科技史研究目的、内容和过程,以期推动农业科技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物学报》是中国作物学会会刊,在推动作物科学研究发展、传播作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戴松恩院士参与创办《作物学报》并担任第一任主编。为理清《作物学报》的发展历史,对作物学科史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查阅史料和专家访谈,叙述了戴松恩院士参与《作物学报》创刊、被迫停刊和推动复刊的历史过程。梳理后认为戴松恩院士在《作物学报》发展初期发挥了肇始奠基和继绝复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萧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讨杨建仓,王磊(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宏观研究室北京100081)(安徽省萧县人民政府)1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资源类型、条件和因素分析1.1自然资源条件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黄淮平原的南端,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为“七五”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准确掌握建国以来中国小麦生产的总体变动趋势,为产业结构的继续优化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历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产量重心的方法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49—2005年的资料,分析建国以来全国小麦种植重心、总产量重心以及单产重心的移动轨迹、偏移距离等。【结果】总体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小麦生产重心向北、东方向偏移比较明显,70年代以后逐渐回移并趋于平稳,说明东西部、南北方的差距经历了先加大后缩小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小麦单产重心偏移变化比较剧烈,总偏移距离最大,种植面积的总偏移距离最小,总产量重心的总偏移距离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建国以来小麦生产重心偏移总体上从剧烈走向平稳,南北方种植面积扩张速度基本平衡,西部扩张速度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9.
10.
第三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7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青年以及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种质资源的特性,围绕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二十字方针、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同行业优秀的青年人员和博士后为在站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汇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