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27份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进行了抗疫病水平的鉴定,以期筛选抗疫病的辣椒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鉴定为高抗水平的材料共有3份,占供试材料的11%;其中L151的病情指数最低,为2.86,其次为L19,病情指数为5.71。鉴定为抗病水平的材料共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22%,病情指数介于10.00~30.00。中抗材料有3份,占供试材料的11%,其余15份材料均为感病材料,占供试材料的56%。同时,为了评估辣椒疫霉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杀菌剂氟啶胺和氰霜唑对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表明氟啶胺和氰霜唑对7株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区间范围分别为42.68%~71.85%和1.87%~55.01%;其中氰霜唑对菌株P5的抑制率最低,仅为1.87%,对菌株P1和P2的抑制率也较低,分别为22.38%和37.50%,预示着供试的部分辣椒疫霉菌菌株对氰霜唑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不同地区采集的辣椒疫病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其生理小种类型,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广东、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辣椒疫霉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发现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在菌落形态、孢子囊的数量、生长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对分离到的7个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的辣椒疫霉菌P1是2号生理小种,而来源于山西和内蒙古的6株辣椒疫霉菌P2~P7都是3号生理小种。目前,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并没有关于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任何报道,确定了这2个地区的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黄瓜、西瓜、辣椒以及西葫芦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且经济效益明显,可增加地温1~3℃、提高产量10%以上、使产品提早上市7~10 d、促进果实发育、改良土壤,是设施农业生产值得推广应用的一项好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