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林业   302篇
农学   266篇
基础科学   474篇
  260篇
综合类   1702篇
农作物   235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901篇
园艺   292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石羊河中游田间条件下,通过灌水和施肥调节黑果枸杞生长。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茎、叶生长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分析器官水平生长速率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系,验证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生长速率假说"。灌水施肥显著促进了茎长、基径和叶片长、宽及叶干重的生长(P<0.05),而茎长、基径、叶面积和叶干重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黑果枸杞新梢C含量及C∶N、C∶P随生育期进程呈增加趋势,而N、P及N∶P呈降低趋势;灌水和施肥处理后茎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茎N、P含量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C、N、P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降低趋势,而C∶N、C∶P及N∶P呈增加趋势;灌水和施肥后叶片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叶片N、P含量高于对照。茎C含量及C∶N、C∶P显著高于叶片(P<0.05),而N、P含量及N∶P显著低于叶片(P<0.05)。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物个体的生长速率与体内的N∶P、C∶P具有负相关关系,与N、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黑果枸杞茎、叶的生长速率与其N、P含量及C∶P、N∶P总体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施肥灌水调节下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不支持生长速率假说。  相似文献   
3.
正"先挂到空挡,踩稳前面这个架架儿,扯到这个拉手,反复多扯几次,感觉扯不动了,顺到右手边猛的一拉,就发动起来了……"5月23日,隆隆的机鸣叫醒了沱江下游群山深处的土家山寨。操着地道重庆巴南口音的重庆舰帏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余乐在田间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向慕萨莱思基酒中加入枸杞、玫瑰花、藿香、杏干四种辅料,测定添加辅料后慕萨莱思中的黄酮含量及感官评价得分,研究单一添加及复合添加对慕萨莱思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慕萨莱思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结合黄酮含量和感官评价,慕萨莱思中黄酮含量均随四种辅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单因素试验得出杏干10 g/L、枸杞8 g/L、玫瑰4 g/L、藿香0.4 g/L为最佳添加量,对应的慕萨莱思中黄酮含量分别为0.30、0.39、0.36、0.31 g/L。随着四种辅料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佳辅料添加量为:杏干12 g/L、枸杞10 g/L、玫瑰5 g/L、藿香0.4 g/L,此时慕萨莱思中黄酮含量达到0.80 g/L,产品色泽莹润,澄清度高,果香和酒香和谐,典型性突出,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生物有机肥在陕西省兴平市苹果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情况,根据试验和示范总结出生物有机肥在苹果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产生的巨大的生态效益,阐明目前生物有机肥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苜蓿锈病的病害现状,试验对黑龙江省6月份、7月份苜蓿锈病发病率及分布进行了比较,采用五点采样法,每点随机采集苜蓿叶片50片,统计叶片病害情况,计算发病率,并根据苜蓿叶片病斑覆盖面积确定病害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份、7月份苜蓿锈病只在局部小范围内进行传染,其中6月份苜蓿锈病发病率最高的为双鸭山市的岭东区,而7月份苜蓿锈病发病率最高的为齐齐哈尔市和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小部分地区。说明黑龙江省6月份、7月份苜蓿锈病的传染中心发生转移,苜蓿锈病的传染有其限制因素,可能是地理纬度原因或者是传染寄主原因,可以通过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人们就会成群结队地涌向公园、森林,或远足爬山、郊游,欣赏自然界的花草与绿叶。这1年1度的“踏青”活动,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美景的崇敬心情,也说明了自然界植物,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按照美学的观点,各种植物配置都可以分析为几种组成因素,如形态、色彩和质感。形态基本上由点、线和面组合而成,各种形态又呈现色彩,其外表还具有粗糙、细腻和疏、密等质感特性。当寒冬过后,人们一旦发现花园里开满了黄色的迎春花,接着是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多彩的牡丹花等相继开放,就会产生一种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9.
"黑土型"退化草地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寒草甸草场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围山地,是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人类破坏活动的加剧和家畜数量猛增,及超载过牧现象严重,造成高寒草甸类草地严重退化,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黑土滩”景观。近年“黑土滩”面积有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日益严重的威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机工业的发展一直都较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位列全国第4位。随后,总体上虽呈下降徘徊趋势,但仍然是该省机械制造业中仅次于汽车、工程机械的第三大行业,为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农村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