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本文开展了"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目的是摸清菇房蔬菜温室连体温室大棚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投入及经济效益情况,定量比较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大棚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农户访谈,了解菇房温室连体大棚的设计结构及栽培措施,分析产业链条结构及模式基本特征;通过跟踪监测与问卷调查,比较分析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种植模式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基于连体温室大棚的"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比普通温室大棚经济效益高;以单一种植茄子、青椒、西红柿和丝瓜4种蔬菜的生产模式效益做比较,连体温室大棚的年均净收益分别是传统大棚净收益的6.3倍、3.5倍、2.3倍和1.1倍,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基于连体温室设计的种植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推广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502份调查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段,构建耦合个体禀赋、生产经营、环保认知、社会资源、政策偏好等因素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评价模拟模型,定量分析秸秆还田费用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秸秆用途、问题求助、技术培训措施、粉碎费用、农药费用及销售收入;负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采纳别人意见、家庭总收入及化肥费用;样本总体的支付意愿平均水平为724.8元/hm2。鉴于北方地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较低,技术决策中应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和偏好,建立和完善农民参与政策项目的保障机制;搭建农村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建立生产环节长效动态激励机制,引导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3.
如何揭示秸秆还田技术实践中利益相关者生态补偿的真实意愿,不但是技术外部性测度研究的难点问题,也是提高农业补偿政策准确性与效能的有效途径。以往的研究较多地采用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估算技术产生的外部性价值,由于未充分考虑环境利益双方量价关系的均衡,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往往受到质疑。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厘清主体关系,农户是生产技术的实践者和环境保护参与者,理应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因而,技术外部性测度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其次,确定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意愿价值评估法(CVM),引导获取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502户受访者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结合多元对数线性模型估计法,估算受访者应用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机械成本(包括秸秆粉碎及旋耕费用)的最大WTP值和最小WTA值。结果表明:WTP的期望值为38.23元×户~(-1)×a~(-1),WTA的期望值为137.52元×户~(-1)×a~(-1),WTA/WTP的比值为3.6倍。本文进一步剖析WTP与WTA差异性原因,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两者差异性影响因素,其中:机械成本对差异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已成为影响玉米秸秆还田推广的重要决定因素;劳动力比率、信息来源、灌溉成本和收割方式等4个因素与差异性均产生负向关联。可见,在大力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中,机械成本上涨部分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补贴的效果,导致农户参与秸秆还田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决策部门及时跟进技术价值评估工作,建立针对农户的直接补偿机制,是从根源上解决技术外部性内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并且减少牛场粪水还田氨挥发的产生量,采取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牛场粪水添加不同外源添加物(腐植酸、硫酸、生物炭、柠檬酸)施用后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通过硼酸吸收法监测土壤氨挥发量,筛选牛场粪水还田最优添加物以减弱土壤氨挥发。结果表明,牛场粪水添加酸性外源添加物后施用于碱性土壤,会降低土壤氨挥发损失,酸性添加物对氨挥发抑制效果为柠檬酸 > 腐植酸 > 硫酸;牛场粪水中添加腐植酸处理土壤氨挥发量降低幅度达46.62%,且在培养的第14 d全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高脲酶活性可促进氨挥发增加,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研究表明,腐植酸作为外源添加物添加于牛场粪水还田后有利于降低土壤氨挥发量。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