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合阳红薯”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重要认证,种植规模大,产值高。为服务这一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从薯苗准备、整地起垄、适时早栽、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方面集成了“合阳红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绿色、产业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2.
杨群周  杜明叶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213-213217
分析了合阳抽黄灌区西瓜套种玉来的经济效益,总结提出套种栽培模式和技术要点,并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苹果花期冻害症状:苹果花蕾期和花期受冻,由于雌蕊耐寒性差,冻害轻时,雌蕊和花托被冻死,而花瓣照常开放,只开花不坐果。冻害较重时,雄蕊柱头枯黄、萎蔫,花柄由绿变黄脱落。幼果受冻轻时,果实幼胚变褐,而果实表皮仍保持绿色,以后逐渐脱落。  相似文献   
4.
渭北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氮素是限制旱地小麦增产的主要养分因子,不合理施氮不仅难以增加小麦产量,还会造成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氮素损失增大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优化氮肥用量推荐方法、解决旱地小麦不合理施氮问题,对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平衡土壤氮素携出,以稳定作物产量、培肥土壤和调控硝态氮残留为目标,对现有的土壤硝态氮监控施氮方案(施氮量=作物目标产量需氮量+肥料氮素损失量+收获/播前土壤硝态氮安全阈值(55.0/110.0 kg•hm-2)-环境氮素投入量-秸秆还田带入氮素量-种子带入氮素量-生长季土壤氮素矿化量-收获/播前1 m土壤硝态氮)进一步优化,得出公式:施氮量=作物目标产量需氮量+收获/播前土壤硝态氮安全阈值(55.0/110.0 kg•hm-2)-收获/播前1 m土壤硝态氮。应用这一方法在西北典型旱地冬小麦种植区渭北旱塬两年6县30个地块布置田间试验。【结果】在该区域由于不合理施氮或没有规范的氮肥推荐方法,不同试验地播种前1 m土壤累积硝态氮积累量变化较大,介于34.2-708.4 kg•hm-2,平均为165.2 kg•hm-2,其中有17块在小麦播种前超过110 kg•hm-2。优化后的监控施氮技术确定的小麦氮肥用量介于30.0-247.3 kg•hm-2,平均为128.4 kg•hm-2,较农户习惯氮肥用量(171.6 kg•hm-2)减少25.2%。监控施肥和农户习惯施肥的小麦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 658和5 489 kg•hm-2,籽粒氮含量为20.8和20.3 g•kg-1,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监控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提高24.0%(由46.3%提高到57.3%)和130.1%(由34.9 kg•kg-1提高到80.3 kg•kg-1)。收获时,农户习惯施肥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介于17.4-203.4 kg•hm-2,地块间变幅大,平均为70.6 kg•hm-2;而监控施肥介于15.6-113.9 kg•hm-2,平均为51.4 kg•hm-2,稍低于预期的55 kg•hm-2的目标。在降水较多的夏闲期,优化的监控施氮技术可使0-100 cm土层的硝态氮淋失减少47.9%。【结论】优化后的旱地冬小麦监控施氮技术可以方便地确定和有效调控氮肥用量,稳定小麦籽粒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和淋溶。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总结了2012-2014两年间在陕西省合阳县小麦上通过多重复小区试验,试验赛众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增产等方面的贡献,检验该产品是否在改良碱化土壤上值得推广。经试验前检验,试验田块的碱化度和pH等数据均较高,到达土壤碱化指标。两年试验结果表明:赛众牌土壤调理剂在改良碱化土壤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且对小麦增产,农民增收,降低种植成本都有较好作用。因此,在盐碱地的改良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1)发生原因。红地球葡萄日灼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幼果膨大期强光照射和温度剧变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果穗在缺少阴蔽的情况下,受高温、空气干燥与阳光的强辐射作用,果粒幼嫩的表皮组织水分失衡发生灼伤,或是由渗透压高的叶片向渗透压低的果穗争夺水分造成灼伤。红地球葡萄果实日灼病致病  相似文献   
7.
在严冬和早春,由于棚室保温性能差,低温期浇水过大;或放风过急、量过大,冷空气侵袭致使棚室温度陡降;或过低的夜温使光合产物沉淀于叶片,叶片过早衰老失去光合作用等因素,黄瓜植株常出现焦边、褐斑、卷叶、干枯、秃尖、花打顶等冷害症状。棚室黄瓜冷害预防除了应改进设施保暖状况和选择耐低温、弱光的良种外,还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基于产量的渭北旱地小麦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小麦施肥现状,为实现旱地小麦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渭北旱地1 261个农户的养分管理调研,以维持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为出发点,基于小麦产量确定的养分需求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的问题及减肥潜力。【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产量介于750—9 000 kg·hm~(-2),平均4 243 kg·hm~(-2),属于低产(2 640 kg·hm~(-2)),偏低(2 640—3 780 kg·hm~(-2)),中产(3 780—4 920 kg·hm~(-2)),偏高(4 920—6 060 kg·hm~(-2)),高产(6 060 kg·hm~(-2))等级的农户依次占22.0%,22.2%,19.3%,22.8%,13.6%。农户氮肥用量介于33—454 kg N·hm~(-2),平均188 kg N·hm~(-2);磷肥介于0—435 kg P_2O_5·hm~(-2),平均125 kg P_2O_5·hm~(-2);钾肥介于0—201 kg K_2O·hm~(-2),平均19 kg K_2O·hm~(-2),农户的施氮、磷和钾量均与小麦产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从低产到高产,施氮过量(偏高+很高)的农户比例逐渐降低,由97.8%降低到18.0%;而施氮不足(偏低+很低)的农户逐渐增多,由0.7%增加到45.9%。与氮肥类似,随着产量水平提高,施磷过量的农户比例也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小,由99.3%仅降低到70.9%,即过量施磷普遍存在。与氮、磷不同,在各产量水平下至少有60%的农户施钾不足。因此,在低产、产量偏低水平,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需减肥,减幅在24—144 kg N·hm~(-2)、28%—73%氮肥;在中产、偏高和高产水平,既有减肥,也有增肥,减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高或很高的农户,减幅在50—181 kg N·hm~(-2)、26%—51%氮肥,增肥的重点是施氮量偏低或很低的农户,增幅在38—134 kg N hm~(-2)、41%—345%氮肥。针对农户普遍施磷过量的问题,在不同产量水平,施磷量偏高的农户应减少7—31 kg P_2O_5·hm~(-2)、23%—33%的磷肥投入;施磷很高的农户应减少85—118 kg P_2O_5·hm~(-2),61%—85%的磷肥投入。由于钾肥用量普遍不足,施钾很低或不施的农户首先应改变不施钾肥的习惯,根据不同产量水平施用钾肥13—50 kg K_2O·hm~(-2);施钾偏低的农户,应增加7—18 kg K_2O·hm~(-2)、35%—78%的钾肥。【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施肥评价中用统一的施肥量标准去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农户施肥,本文提出了基于产量的农户施肥评价和减肥潜力分析方法,适于目前中国小农户农田经营模式,可以客观、准确认识目前农户随意和过量施肥的问题,为进行有效调控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