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明确山东省临沂市草莓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G01,经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探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H-G01平皿菌落正面呈白色丝绒状,未产生色素;背面略微发黄,分生孢子5个细胞,纺锤状,中心3个褐色异色胞,顶部具有3~4根附属丝;菌株ZH-G01 ITS序列与GenBank中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ZH-G01鉴定为新棒状拟盘多毛孢(登录号为MN559410)。菌株ZH-G01伤根接种后30 d草莓植株地上部萎蔫,中柱中心和不定根呈褐色,根部病组织可再次分离菌株ZH-G01。该菌株在25℃、pH 4.0~10.0条件下,培养于PDA、胡萝卜琼脂培养基中长势较好;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对木糖醇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对尿素的利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土壤土传病害,保障农田土壤健康,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在有机物料用量和化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木薯渣+化肥(P)、木本泥炭+化肥(M)、味精废浆料+化肥(I)5个处理,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观察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但提高了真菌群落丰富度,其中味精废浆料配施化肥处理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最高,各处理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施用有机物料后,木薯渣、木本泥炭和味精废浆料处理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增加,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降低;而羊粪处理表现出相反趋势,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次为有机质、电导率和速效钾,而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影响较小。另外,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可以提高腐生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真菌的比例,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其中以木本泥炭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更显著,这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作物生产提供健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拮抗菌,筛选出3株生防效果好的菌株: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17)、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en-27)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7),进行室内目标病原菌的平板对峙试验和生防效果的广谱性验证试验,对抑菌圈边缘菌丝进行10×4倍和10×10倍的显微镜观察,检测3株生防菌的代谢产物中是否含有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和铁载体等促生物质和脂肽活性类抗病物质,并设计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其防病、促生和增产效果。室内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供试3株生防菌均对目标病原菌及草莓灰霉病等6种病原菌有拮抗效果,抑菌圈边缘菌丝出现变细、扭曲、分支增多等畸形现象。3株生防菌均产生促生物质IAA和铁载体,菌株胞外粗提物具有拮抗拟盘多毛孢的效果,以上结果初步证明3株生防菌均具有促生抗病潜力。盆栽试验表明,同一生防菌的防病效果优于抗病效果,复合菌的防病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防治效果高达7368%。田间试验表明,复合菌处理防病增产效果较优,防治效果高达57.18%~66.00%,每公顷增产12.97%~37.99%。盆栽和田间试验印证了3株生防菌分别具有促生防病及增产效果,以3株生防菌复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微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学肥料的玉米实验研究,同时提出了微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对玉米生长品质的影响,包括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品质,通过说明以上方法,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复合促生菌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适合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菌肥,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菌液浸种平皿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5组复合菌(胶质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2个处理,侧胞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侧胞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胶冻样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各1个处理)对小麦苗期生理指标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胞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效果较优,与对照相比,小麦芽长和主根长均增加10%左右;三叶期后5 d、12 d、19 d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持续增加;根系活力、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比对照极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小麦专用菌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几种土壤调理剂改良大棚种植草莓土壤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草莓产业的稳定高效发展,设施草莓大棚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采用硅钙钾镁、钙镁磷、月桂醇乙氧基硫酸铵、天然海洋萃取物碳酸钙与椰子提取物混合物和聚丙烯酰胺5种土壤调理剂进行了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草莓种植大棚的土壤养分、酶活、盐分以及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硅钙钾镁是改良大棚草莓连作障碍土壤中比较理想的土壤调理剂,与未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对照(CK)相比,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显著增加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酶的活性。与CK相比,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处理草莓增产19.5%(P<0.05),平均单果重提高7.35 g(P<0.05),草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增加10%~18%,可滴定酸增加3.1%~18.3%,维生素C增加1.4%~23.5%,花色苷增加 0.7%~ 43%。此外,聚丙烯酰胺处理较CK处理,草莓产量提高19.1%(P<0.05),平均单果重增加14.51 g(P<0.05),土壤水溶性总盐较CK可降低11%(P<0.05),其中主要是降低SO42-、NO3-含量。为有效克服草莓连作土壤障碍,建议将硅钙钾镁和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