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晚粳505(原代号晚粳P27)是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香型晚粳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按照残留地膜在农田土壤中的自然展开状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不同地膜残留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残留地膜对玉米根系,生长势和产量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与无残膜(CK)处理相比,每公顷残膜187.5kg时,玉米减产8.8%,减产幅度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指出了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技术是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开发应用技术是物资基础;栽培技术是质量核心;产后的配套技术是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4.
东莞雄踞珠江入海口,位于广州、深圳、香港经济走廊中间。河网纵横、沃野辽阔,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长青,人口119万,有海外侨胞15万,港澳同胞55万,是经济开放区。三中全会以后,解除了“以粮为纲”的束缚,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晚粳稻新品种晚粳505是由“春江糯”与“9505”杂交选育而成。本文介绍了晚粳50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
论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在调查、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引起“白色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及其产量的不良影响。认为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同时,残留地膜阻碍了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土壤中残留地膜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农作物减产;提出了防治残留地膜污染的技术,即适期揭膜技术。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农业与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了三峡库区是生态经济脆弱区,三峡工程的兴建将进一步增加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三峡库区实施生态农业是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三峡库区实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技术与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农田土壤农用塑料薄膜残留污染状况,指出了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潜在危害,提出了大力宣传地膜回收、建废膜回收加工厂、积极研制推广可控光解膜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应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镉对苎麻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器官含Cd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镉含量在100mg/kg以下对苎麻产量无影响,当土壤Cd含量达到400mg/kg时原麻减产14.5%。Cd在苎麻植株各部位含量:根>茎叶>籽实;在茎叶中含量:皮屑>麻皮>麻骨>原麻。不同麻龄苎麻根和茎叶镉特性表现为镉含量:三龄麻>二龄麻>一龄麻。同龄苎麻三季差异为头麻>三麻>二麻。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充分的数据论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论证了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三峡水库造成了严重威胁。分析了引起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六大原因,提出了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对策:实施两项生态农业工程,应用三种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推广六项生态农业技术;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防治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四项政策;加大库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三峡库区坡耕地生态建设基金;开展科学研究,为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先进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