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AE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定量化与信息化研究,更好的将GIS与传统耕地评价相结合。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以广饶县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利用A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CLFEIS系统的执行效率更高。利用其实现的空间数据的叠加、属性连接、属性提取、报表生成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数据与广饶县实际地力状况相符,有助于管理者对广饶县耕地地力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为下一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的乡镇级棉花面积提取与长势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面积及长势信息是棉花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山东广饶县丁庄镇为研究区,以CBERS01和HJ1B卫星图像为信息源,选取棉花信息较为突出的时相,经几何校正、腌膜、图像增强等预处理,在分析研究区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棉花种植面积.利用2009年棉花生长期4个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分析棉花生长过...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县域冬小麦估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该文以山东省广饶县为研究区,探讨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县域冬小麦估产技术。采用陆地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选择冬小麦信息较为突出的4个相似时相,经几何精校正、掩膜、相对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在分析研究区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时,利用植被指数变化规律对各时相植被指数进行修正,根据植被指数分布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别构建了基于像元比值植被指数之和(∑RVI)及不同长势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冬小麦估产模型。结果显示:各时相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提取精度均在96%以上,且具有较好的空间精度;二种估产模型的估产精度分别达到了96%以上和94.74%,效果较好。研究为县域冬小麦产量的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法,能更好地指导冬小麦生产和粮食政策的制定,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百红  彭勃  董超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14-217
[目的]该研究对小麦、玉米轮作制下耕地的面积与分布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目视判别收集样本点和GEE平台,分析地物的NDVI、EVI等指数时序特征,开发特征识别算法提取2018年玉麦轮作区面积分布,同时与CART算法监督分类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与基于多光谱的监督分类相比,基于时序特征的识别算法准确率、精准率、F1 Score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121、0.110、0.136和0.246.[结论]基于时序特征的特征识别算法可有效识别玉麦轮作区,该算法可为轮作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中土壤养分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耕地地力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重要手段,与之相关的土壤养分插值技术关系到耕地地力评价精度与可用性。以历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历城区划分为历城平原区和丘陵区,分析其采样点养分分布情况、评价指标中涉及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的空间变异情况。分别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对历城全区、平原区和丘陵区的土壤养分进行插值,通过交叉验证、叠加对比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情况下不同插值方法的精度,并对比分析基于不同插值方法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结果显示,IDW和OK 2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精度,其中IDW插值方法较适宜于丘陵区,而OK插值方法则适宜于平原区;对于有多种参评元素参与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采用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大。基于实用性与精确性结合原则,IDW方法是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养分空间内插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选取合适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对青州市耕地进行定量化评价。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研究,揭示该市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依据FPI和NCE指数确定最佳分区数目为3个,由北向南耕地地力依次降低,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对分区1进行划分,分为6个管理子区,得到了内部更为均衡的分区管理单元,为统一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退化土地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研究区,采用1987年5月7日和1998年5月5日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以及2005年4月13日中巴资源卫星影像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图像预处理.根据各地类光谱特征,以决策树分类方法剔除非盐碱地类信息,构建土地退化指数模型,获取研究区土地退化等级分布信息并分析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1987~2005年,研究区重度退化土地比例由12.7%增加为20.5%;中度退化土地由39.5%降至18.2%;轻度退化土地等级由17.7%上升为40.2%;无退化土地则由30.1%下降为21.1%,总体呈现为重-轻-重的动态变化趋势.提出滨海盐碱土地信息遥感提取技术方法,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