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关于人工种子虽早有耳闻,但还是这次到美国在一家遗传公司里,才第一次见到了生物技术的这种实际产品。请看(图 1)这圆溜溜,亮晶晶,半透明,有弹性的“小鱼肝油丸”似的种子吧!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行的各种根尖压片方法一般都包括以下六个步骤:种子催芽、予处理、固定、离析、染色和压片。其中离析时间的长短和条件对制片效果的影响比较大。最近根据远藤隆博士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植病系工作期间和来华访问时所推荐的方法,并参照张天定的有关介绍,经过几次反复试阶,我们已成功地将固定和离析两个过程寓于一个步骤之中,这样一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指出,在 NaN_3(10~(-3)M,种子予浸16小时),γ-射线(15KR)和快中子(1×10~(11)N_f/cm~2)三项处理中,六棱大麦矮秆齐M_1穗中皆有一部分叶绿素突变不能在 M_2代,而要迟至 M_3代才初次分离显现。当每个 M_2穗行出苗16—20株时,以 M_1穗为基础计算得到的这部分突变的突变频率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36.1,16.8和6.4%。这部分在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频率与在M_2代显现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分别为28.8,11.6和9.5%)之和,即为总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它们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64.9,29.4和15.9%。由此可见在 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约占各处理中叶绿素突变总数的50%上下。这部分突变所以迟至M_3代才分离显现,除了 M_2代苗数这个限制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突变扇形体较小(绝大多数小于40%,其中不少小于10%)或嵌合体水平较低。M_3代初次显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谱与 M_2代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于植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在近一、二十年间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初步经济效益和诱人的前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老一辈常规育种工作者感到,要使他们毕生所从事的事业进一步发展,非借助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方法不可了。 其实,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本身并不完全是一项新技术,只是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植物育种家的主要任务,一是创造变异,二是依既定的目标对变异体进行选择。虽然传统的杂交方法和诱发突变迄今仍然是育种家借以创造变异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可以成为遗传变异的第三个来源。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论是无性繁殖植物还是种子繁殖植物,当它们的细胞或组织经历了一段既使是时间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几年来诱变研究的总结。我们利用γ射线、快中子、热中子和叠氮化钠处理了矮秆齐、早熟三号和佚名三个品种的大麦种子,迄今已得到了8类突变(芒长、株高、穗型、穗部叶绿素缺失、蜡质、抽穗期、不育和裸粒等)18种突变体。研究表明它们大多属于单基因隐性突变,少数属于半显性突变。本文还阐明不同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的诱变谱,隐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但多见于致死突变,在非致死的形态突变中较少;提出了克服突变基因多效性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细胞工程与植物改良 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细胞工程”,在有些情况下实际并无“工程”的涵义,因此严格地讲,最好将其称为“细胞生物技术”,即为了进行植物改良而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离体操作的技术。细胞生物技术虽然所需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不十分复杂,但它不但可为遗传工程提供理想的受体,而且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在新品种和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318个 M_2穗行幼苗叶绿素缺乏突变的分离频率的统计,比较了各诱变处理的突变扇形体大小和分布。结果表明,NaN_3、γ射线和快中子的平均突变扇形体大小分别为40.8%、62.0%和76.4%。说明辐射诱发的扇形体大于化学诱变剂的扇形体,而快中子的扇形体又大于γ射线。NaN_3处理前种子预浸24小时的比预浸8小时和16小时的突变扇形体要小。低剂量γ射线和快中子处理的扇形体平均大小为50%左右,随剂量的增高突变扇形体随之加大,至高剂量时可达80—100%。主茎穗的平均扇形体大小比分蘖穗小20%左右,分蘖穗的扇形体大小依位序的升高而加大。估计大麦的主茎穗起源于4个原基细胞,前位分蘖至少第一、二分蘖起源于8个原基细胞。来自1、2和3个以上原基细胞的大(80—100%)、中(40—80%)、小(<40%)突变扇形体穗子的分布比例,NaN_3处理中小扇形体穗占2/3,大扇形体穗占1/10。辐射低剂量处理中的小扇形体穗占50%左右,随着剂量的加大,小扇形体穗减少,而大扇形体穗增多。在中等剂量范围内,大、中、小三种扇形体穗各占1/3左右。在主茎穗中,小扇形体占优势,约比分蘖穗中的小扇形体穗多20—30%的。本文还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244个大麦 M_1突变穗的 M_3代系谱分析表明,和快中子及γ—射线相比,化学诱变剂 NaN_3往往在 M_1穗中诱发数目较多的(2个甚至3—4个)突变扇形体。但一个 M_1穗所包含的突变扇形体的数目越多,其中每个扇形体的平均大小就越小。在快中子、γ—射线和 NaN_3三项处理中,突变扇形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65.7,62.2和38.6%,其中以 NaN_3处理的为最小。此外,当一个 M_1穗中包含一个以上突变扇形体时,它们彼此之间大小往往不等,其中大的可比小的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其平均大小一般皆相当一个 M_1穗只含有一个突变扇形体时该扇形体的大小的一半左右。本文还对若干突变扇形体的遗传类型进行了鉴定,并按突变扇形体的性质及其在 M_1穗中的分布,将大麦 M_1穗的嵌合体类型分为四种,即:1)一个或一个以上突变扇形体占有整个 M_1穗,2)穗水平嵌合体,3)小穗或低于小穗水平的嵌合体以及4)含有纯合型突变扇形体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10.
细胞工程与植物改良 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快速繁殖 有些名贵花卉或经济价值很高的园艺植物,如果它们的天然繁殖系数很低,我们就可以通过离体培养途径对它们进行无性繁殖,即微繁。微繁的途径有四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