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干湿循环作用下崩岗土体抗拉强度的衰减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干湿循环影响下崩岗土体崩壁出现失稳等问题,通过开展室内单轴抗拉试验,研究了湖北通城地区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崩岗土体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崩岗土体的抗拉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衰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且不同层次土壤的抗拉强度衰减主要集中在前3个干湿循环周期,表土层、红土层、过渡层和砂土层抗拉强度衰减比例分别达到90%,82%,83%,90%,且不同层次土壤的抗拉强度总体表现为过渡层>红土层>表土层>砂土层。并通过考虑崩岗不同层次土体深度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共同影响,建立了抗拉强度衰减预估模型,且抗拉强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高的相关关系(R^2=0.97),该模型对研究崩岗不同层次土体抗拉强度衰减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物消毒剂辣根素对番茄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开展了20%辣根素水乳剂45,75,105 L·hm-2与农户常用于前期预防和土壤处理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 500 g+3%辛硫磷颗粒剂90 000 g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 500 g+3%辛硫磷颗粒剂90 000 g的对比试验,通过滴灌施药的方法对设施番茄的定植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调查各处理对番茄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各剂量20%辣根素对番茄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多菌灵+辛硫磷和甲基硫菌灵+辛硫磷的常规配方,其中以20%辣根素水乳剂105 L·hm-2剂量效果最佳,利用辣根素防治番茄真菌病害的安全性较高,可在天津市设施园区番茄真菌病害防治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苦参碱水剂、苦皮藤素乳油、天然除虫菊素、绿僵菌油悬浮剂、白僵菌、微孢子虫6种生物农药防治东亚飞蝗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研究表明,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显著好于其它4种生物杀虫剂,药后9d分别达89%和81%以上。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5%天然除虫菊素、100亿/ml微孢子虫、100亿/ml白僵菌油剂药后12d防效分别达75%、67%、57%和52%。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最快,药后5d可达明显的防治效果,其次是100亿/ml绿僵菌油悬浮剂和5%天然除虫菊素,药后9d显出明显的防治效果。100亿/ml微孢子虫药后14d防效较明显。苦皮藤素、苦参碱植物源杀虫剂防治速度和防治效果要明显好于绿僵菌、白僵菌真菌杀虫剂和原生动物微孢子虫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植物篱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空间上的影响,以三峡库区秭归县张家冲水土保持试验站为研究区,选取经济林地小区(H1)和农耕地小区(H3)分别为"植物篱+经济林地小区"(H2)和"植物篱+农耕地小区"(H4)对照小区,对其3个坡位(上、中、下坡)和2个土层(0—20,20—40 cm)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探讨2种植物篱配置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小区,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较明显,上坡与中坡、下坡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59.01%~63.51%),且分布于上坡,而土壤细颗粒主要分布在中、下坡,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全钾含量均值较其对照小区分别高3.75%~19.61%。(2)不同小区,土壤细颗粒和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植物篱小区高于无植物篱小区,其中土壤细颗粒占比表现为H4小区(39.94%)H2小区(38.92%)H1小区(38.34%)H3小区(37.84%);土壤可蚀性K值大小与土壤细颗粒含量呈反比,即土壤细颗粒占比越大,K值越小,越不易被侵蚀,"农耕地+植物篱"(H4)较"经济林+植物篱配置"(H2)更不易被侵蚀。(3)随着土壤有机质、黏粒、全氮和全钾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土壤可蚀性K值与粉粒、黏粒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708),而与砂粒、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