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年来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民族技艺传承人则是传递者。"知识产权"诞生于工业时代,其特点便是将财产私有化。"传统化"与"私有化"构成了民族技艺传承中的传承人和知识产权的矛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传统技艺的知识和工艺,对其进行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王荧  李昶罕  秦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902-10903,10906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各族人民在各自的居住地区,因地制宜,积累了许多优良的农业耕作技术经验,取得了卓越的技术成果,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笔者对云南农耕文化的形成、特点及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环境下,云南农业的发展必然要同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才可得以走出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理白族地区的耕作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以大理市喜洲镇邑村为田野调查点,分析了大理白族地区耕作方式的现代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栽培技术从经验到科学化,生产工具从手工到半机械,作物品种从多元到同质,农田水利建设从村民自发到政府主导.这些变化既有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业灾害的应急信息体系及应急预案的现状,概括了我国当前通用的应急处置体系,并分析了该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农业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农村建设发展是重点.农民教育促进云南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路径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促进城乡发展培养产业人才,加速城乡产业的联动发展;二是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撑,破解农民问题及农民增收问题;三是以人才的培养优势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德昂族现有的语境下,从史实资料整理出发,根据相关的报道和文献整理,掌握德昂族关于酸茶的来源与历史,并通过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和神话传说《弄阿铁兰嘎》阐述酸茶对德昂族的意义;通过实地田野调查,走访德昂族人士,访谈获取德昂族有关酸茶制作的原料选取、加工工具及材料、工艺流程、储藏方法,并从少数民族科技史的视角将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进行记录整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日常品饮与食茶、祭祀敬奉的社会功能、茶文化所具的人际交往手段以及防病治病功能的探索,进一步探析德昂族酸茶文化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滇西芒市中山乡少数民族村民及农业局等部门的访谈录音资料整理为基本,用田野考察的方法以农业生产和农业交流为切入点来解读跨境民族之间交流的重要性和交流的影响,进而分析制约跨境民族农业科技交流的因素,为推动跨境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路径;发挥高原农业的特色,推动发展方式多样性;打造立体农业,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根据"地宜"原则,制定高原特色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9.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路径;发挥高原农业的特色,推动发展方式多样性;打造立体农业,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根据“地宜”原则,制定高原特色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