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播量与肥料对苦荞菜产量及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及肥料对苦荞菜产量及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苦荞菜产量影响较大,播量为45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苦荞菜施用肥料处理产量及生长状况均优于不施用任何肥料,施用尿素比施用有机肥叶片表现较绿;在施用尿素的处理中,用量为250 kg/hm2时出苗率最高。施用有机肥各处理出苗率变化不大,但均高于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掺烧生物柴油NOx和碳烟排放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软件FIRE v2008对186FA型柴油机燃用纯柴油和B20燃油时的燃烧过程进行NOx和碳烟的三维数值模拟,描述了两种燃油的NOx和碳烟生成规律和分布.通过实测示功图对比,验证了氮氧化物模型和碳烟生成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原柴油机燃用B20时的涡流比和喷油提前角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能同时降低两种排放物的技术方案,涡流比2.7、供油提前角352.5°时,NOx和碳烟排放最优.  相似文献   
3.
介绍臭参的特征特性,并从选种、选地整地、催芽、种子消毒、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移栽、采收等方面总结臭参栽培技术,以为广泛推广臭参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藜麦——小杂粮作物的后起之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其营养价值丰富、全面,高蛋白、低脂肪、低升糖,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是常见食物里最理想的食材。2010年以来,藜麦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短短几年时间,在国内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种植,藜麦成为我国小杂粮作物的后起之秀。但由于藜麦引入我国种植的时间不长,藜麦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藜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别优化苦荞花叶粉、碳酸钠、氯化钠和马铃薯粉的用量,确定苦荞花叶粉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苦荞花叶粉面条的最终配方为以面粉100 g为基准,苦荞花叶粉5 g,碳酸钠0.5 g,氯化钠0.5 g,马铃薯粉1.5 g。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传统栽培苦荞技术的基础上,不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在云南昆明凉山地区探索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栽培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推广有机苦荞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开展苦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昭苦2号的产量最高,达3180.45kg/hm2,产量达3000.0kg/hm2。的品种从高到低顺序依次是云荞1号、彝良苦荞、武定苦荞和毕节苦荞,其他苦荞品种的产量都在3000.0kg./hm2以下。怒江苦荞和巍山苦荞在昆明两区种植产量比较低,而红土地苦荞品种产量最低,对于彝良苦荞、武定苦荞、毕节苦荞在昆明两区种植表现良好,具有继续再筛选、提纯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几年昆明市苦荞面积、产量、投入与产出等方面的定量分析得知,昆明市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增加,投入相对减少,收益在一定程度上随价格因素上下浮动。文章主要阐述苦荞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策支持和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与苦荞、玛咖的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用牡丹抗逆性强,可在高寒山区种植,但对于1~2年生的油用牡丹苗,移栽种植后需要2~3年才能见到效益,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是结合间套种栽培;苦荞与油用牡丹间套种,不仅增产增收,同时,苦荞还可以抑制牡丹地里的杂草生长;而苦荞收割后,可再种植一季玛咖,三者在茬口上能较好地衔接起来,充分利用时空差,对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值和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