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利用冬闲田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栽培马铃薯的试验。试验表明,出苗率依次为全耕>免耕盖泥>免耕不盖泥;产量依次为免耕盖泥>全耕>免耕不盖泥。建议冬种马铃薯应大力推广种薯盖泥后再盖稻草的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铁甲虫Daetylispa setilera(Chapuis)是广西西南部玉米的重要害虫,其种群繁衍寄主主要是玉米,以幼虫潜食叶肉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成虫还可以取食水稻、甘蔗、高梁和多种禾本科杂草,并能产卵在甘蔗、罗氏草(Rottboellia exaltata L.f)和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Bergius)叶片上。据报道,除玉米外,该虫尚可在罗氏草和两耳草上完成整个生活史。笔者现将1986年以来在甘蔗叶片上的观察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与稻鸭共育防治水稻“两迁”害虫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明晖  李品清 《广西农学报》2010,25(1):16-17,21
为探索环保、有效的水稻"两迁"害虫防控技术,采取频振式杀虫灯与家鸭野放稻鸭共育结合防治的方法,此法对"两迁"害虫有特效,并能给家鸭提供养料,平均每只鸭重1.42kg,按市价每千克14元,示范区的1 627只鸭子纯利润21 909元;增产稻谷6 708kg,增产值9 391元;农药费用减少12 590元,以上三项收益合计43 890元;扣除电费及塑料网费用、人工费,共增加经济效益2 286.8元/hm2。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播稀植是一项高产栽培技术,但在稻瘿蚊重发区晚稻播旱秧,却遇到了如何防治稻瘿蚊的问题,因为在稻瘿蚊的高虫源区或多雨时段播旱秧,卵的孵化和幼虫的侵害仍很正常,秧苗受害极其严重,而目前防治稻瘿蚊较有效的药剂多为颗粒制剂,其在旱地溶解度和扩散力较低不能很好发挥药效,例如1996年大新县全茗镇灵熬屯晚稻播的杂优稻旱秧,畦面施了呋喃丹或甲基异柳磷等颗粒剂农药,秧苗受害率仍达36.6%~54.2%。为了探索旱秧防治稻瘿蚊的有效药剂,1997年笔者受自治区植保总站的委托,选用几种农药做了试验。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药剂  3%米乐尔…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陷阱诱捕法防治蔗根土天牛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蔗根土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塑料桶和土坑对天牛成虫都有较好的诱捕效果,其中:2013年塑料桶平均诱捕到天牛成虫12.88头/个、天;2014年塑料桶平均诱捕到10.75头/个、天,土坑平均诱捕到9.69头/个、天。应用陷阱诱捕法将诱捕到的成虫杀死,减少了成虫的产卵数量,从而降低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以及危害程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品清  农恒科 《广西植保》1990,(1):16-17,21
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农药:灭虫精(广西科学院生物实验厂);杀虫灵(广西农学院综合厂)(注);40%氰戊菊酯(江苏金坛县水北激素农药厂);多杀菊酯(重庆农药厂);25%杀虫双水剂(重庆农药厂).(二)方法:1.氰戊菊酯毒杀成虫室内试验:1987年2月17日从甘蔗地捕捉成虫,置于30cm口径瓦盆中,每盆50头,并用纱网罩盆口,将40%氰戊菊酯分别兑水3750倍、  相似文献   
7.
玉米铁甲虫Dactylispa(Dactylispa) setifera setifera (Chapuis)是广西部分山区县玉米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食害玉米叶片,而以幼虫潜食叶肉为害最烈,重灾区可减产30~40%,甚至失收。据1988年统计,全区发生面积近50万亩,严重阻碍当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造成稻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低产的原因主要是:覆盖稻草太薄或不均匀、覆盖稻草后又填上一层厚泥、水分管理不当、施肥不科学、摆放种薯不规范等。针对造成低产的原因,提出了提高产量的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确识别和调查早稻无效分蘖稻瘿蚊为害株李品清(大新县植保植检站532300)早稻无效分蘖标葱(为害株)率是预测中晚稻稻瘿蚊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由于早稻生长后期的。稻株特点,使有些稻瘿蚊为害株隐藏不露,往往被缺查漏查,从而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现笔者总...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0月中旬在大新县晚稻田第七代稻飞虱成虫密度突然急剧增加,虫量大的稻田百丛有虫达8万多头,使防治工作措手不及,十多天时间就有许多正在抽穗灌浆的稻田出现稻株倒伏“落窝”或稻穗枯白的现象,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7.64万亩,占晚稻面积的47.27%,其中严重受害上万亩,绝收2025亩,造成严重减产。根据我县第六代稻飞虱的发生情况以及10月份的田间、灯诱虫量和天气变化情况分析,这批成虫系北方虫源,在南迁时遇冷暖气流峰面而随降雨迫降我县,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作短期滞留为害。主要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