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稻42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1994年以云峰为母本,以九稻19号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品种。其丰产性好,米质优良,抗倒、抗寒、抗病性强。适宜在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通化、松原、延边南部等地≥10℃有效积温2 750℃的中晚熟稻区种植。生产中应注意稀播育壮秧,适当稀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九育27的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该品种高产栽培试验,提出该品种2种高产栽培模式:①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600 kg/hm2;②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施尿素400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同一个选系基础材料的5个高配合力和3个低配合力的S3世代系及其30个S5后代自交系为被测系,3个常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自交系配合力的遗传、配合力的相关选择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交S3世代不仅性状发生分离,而且各性状的配合力也发生分离。S3世代系配合力的高低与能否从中选出高配合力自交系关系密切,从高配合力S3系中选出高配合力自交系的概率远高于低配合力S3系,但不能保证从高配合力S3系中选出的自交系都具有高配合力的特性。自交系自身性状值与其配合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以S3系自身性状表现为依据的选择还不能替代配合力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圣吉奥牌乐得叶面营养剂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刘康德教授采用纳米技术研发的,其攻克了叶面肥难以一次性多营养补充的难题。该产品是使用纳米材料承载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黄腐酸天然调节剂、复合氨基酸、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于一体的多营养、长效、增产、早熟的叶面营养剂,适用于水稻、大豆、玉米及各类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5.
特用玉米的开发途径李克祥,党拥华(吉林市农科院)特用玉米是指具有特殊用途的玉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特用玉米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开发特用玉米生产是起步于当前,着眼于长远的玉米发展战略之一,它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氮水培、盆栽、田间区组试验,从采集自四川33个市县35个采样点分离获得的70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 贡选1号 匹配性最佳的根瘤菌。对第一批分离自21个市县23个采样点的52个菌株进行无氮水培实验,其结瘤能力和共生固氮能力表明,S8、S22、S36、S46、S55、S65菌株与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好。用6个菌株进行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36、S8菌株与 贡选1号 匹配性较佳。将第二批分离自四川另外12个市县的12个采样点的18个菌株进行第二次水培实验,以S8、S36和CK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表明接种S151、S152、S150、S149菌株的植株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高于CK,且高于阳性对照(S8、S36)。结合盆栽和第二次水培实验结果选择S152、S151、S150、S149、S8进行田间试验,以不接种为对照,结果显示,接种S152、S150菌株的大豆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33.5%和18.5%,且显著高于其它三个供试菌株S151、S149和S8接种处理。为此筛选出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最佳的菌株是S152、S150。  相似文献   
7.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永联小镇”的时候,150名永联村民开始汇聚到小镇广场上,陆续登上大巴,一起前往上海世博园游览。自5月25日起,永联村“万人游世博计划”正式启动,将延续三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1990~1992年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晚熟组)6个杂交种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与杂交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是对玉米进行科学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飞速增长,玉米秸秆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的基本概况,指出了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灰色GM(1,1)预测模型与马尔柯夫链结合构成灰色-马尔柯夫链,用此联合预测模型对吉林市玉米单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联合模型预测的精度高,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玉米单产预测方法。同时对1993~1995年三年吉林市玉米单产进行了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