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孟琼  朱金菊  黄萍  邹锦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6-16639
[目的]分析2009年湘西北夏秋严重干旱灾害天气。[方法]根据2009年6~9月湘西北张家界干旱期间的气象资料,对这次夏秋连旱的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诊断方法,从中高纬环流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特征、热带系统活动等方面,对这次严重干旱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009年湘西北夏秋严重干旱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损失大、高温酷暑时间长,其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危害程度历史上罕见。干旱期间(6~9月)的大气环流异常,北半球极涡偏弱,中心偏北,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巴湖附近和鄂霍次克海到我国东部沿海各有一长波槽,而贝加尔湖至中亚地区有长波脊维持;长波脊稳定在90°~110°E中亚地区。6月中旬~9月中旬,西风指数向高指数调整,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在高纬度锋区上的冷空气是沿纬圈方向以小振幅波动形式向东传播,很难越过45°N附近这一西风屏障到达较低纬度;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长期控制江南和华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酷热少雨,导致干旱迅速发展。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凡是在春、夏季开始出现明显增温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厄尔尼诺爆发的当年或次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量一般以偏少为主,偏少概率80%。厄尔尼诺年台风生成个数偏少,再加上受强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台风登陆的路径偏东或偏南,此类台风对缓解湘西北的干旱作用不大。[结论]该研究为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和极端气候事件认识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在张家界市发生的连续2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张家界市连续2次暴雨过程与副高的南北摆动密切相关,随着副热带高压的每一次南撤,带动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南下,在张家界触发强对流,形成了强降雨天气。高低空急流在暴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低空急流不但为暴雨区带来丰富的水汽和良好的水汽辐合,且在暴雨区中低层形成不稳定层结和上升运动,是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建立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雨出现在垂直运动发展旺盛的上空,强的上升运动与强降水对应关系很好;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未来的移动方向对暴雨落区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当某地K指数由大变小,同时SI指数由小变大,不稳定能量EK由极小值逐渐变大,有利于该地区对流发生和中尺度系统生成,正是该地区暴雨爆发时间段。使用恩施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组合反射率因子(CR37)产品发现,张家界市连续2次暴雨过程降水表现为积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6.8”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09年6月8日张家界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一个高低层配置很好的深厚系统影响下发生的。500hPa阻塞形势的维持有利于冷空气从西路持续入侵.孟湾低槽的稳定维持形成稳定的“北槽南涡”形势,副高的稳定维持,这有利于中低层西南急流和西南涡发生发展及维持,并且稳定副高的阻挡使得西南涡移速减缓。西南涡的东移发展是此次大暴雨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大暴雨开始前的12h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开始积聚.大暴雨发生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在张家界上空维持。高低空的有利耦合为此次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黄骏  辛学飞  陈孟琼  朱金菊  易文军  谭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91-12994,13000
利用水文、气象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9月澧水上游罕见秋汛致洪暴雨过程特征作分析的同时,并展开了对澧水上游致洪暴雨特征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澧水上游发生致洪暴雨的面雨量临界值为121.4 mm;此次致洪暴雨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为典型的“两槽一脊”型分布,中尺度影响系统为深厚的西南涡系统,西南涡前有支较强的暖湿急流为致洪暴雨提供充足水汽,水汽源地为南海、孟加拉湾,这一环流形势特点是澧水上游致洪暴雨普遍性规律特征;副高的位置与澧水上游致洪暴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特征、中低层的正涡度特征和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特征为此次致洪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长时间>35℃的K指数为致洪暴雨提供充足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8年8月异常气候特点,并与相似年1980年8月作了比较分析,认为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副高位置偏西偏南,夏季风持续时间长是导致该月气候异常的原因,并认为该气候事件是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