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0引言 棉叶螨,俗称棉花红蜘蛛。近年来,随着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量逐年减少,造成棉叶螨危害呈上升趋势。2008年,棉叶螨在尉犁县中度偏重发生,发生面积高达35万(667m^2),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通过对尉犁县塔里木乡六大队及兴平乡统其克村等部分老熟棉田调查,棉叶螨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达30%-40%.有的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习惯施肥在棉花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探讨低投入、高产出的最佳施肥方式,促进测土配方施肥在棉花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进行了本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4.
棉蓟马是危害棉苗的主要害虫之一。历年来,棉蓟马对尉犁县棉苗都有不同程度危害,据田间调查,近几年呈扩大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棉农的技术服务指导没跟上,再加上棉农对棉蓟马发生规律了解不够,防治时机把握不准,防治措施运用不当造成的。一、发生规律和特点棉蓟马1年可发生6~8代。4月下旬进入棉田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水春灌技术作为我县的一项储备技术,为解决今后棉田灌不上春水做准备。膜下滴水春灌,即耕地在未春灌的情况下,先整地、铺设地膜和滴灌带再膜下滴水春灌,使膜下土壤墒情达到播种要求后再播种的技术。目的是缓解该春灌而没水的矛盾,铺膜滴水后播种不存在抢墒、跑墒现象,  相似文献   
6.
棉田不同覆膜厚度对地膜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通过棉田覆盖不同厚度地膜试验,分析其对作物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降低地膜使用成本、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为地膜生产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田设在塔里木乡园艺村。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4种厚度聚乙烯塑料地膜。处理A,地膜厚度0.006毫米;处理B,地膜厚度0.008毫米;处理C,地膜厚度0.010毫米;处理D,地膜厚度0.012毫米。每小区面积360米2(30米×12米)。  相似文献   
7.
实验旨在比较新疆5种野生葱属植物叶片解剖,分析其适应环境能力,筛选出适宜推广的野生葱属植物。本实验以引种在新疆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的5种野生葱属植物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实验结果显示,1号、4号和6号的大维管束数越多,叶片长势越好,适应能力强。2号和3号的大维管束数越少,叶片长势越弱,适应能力差。1号、4号和6号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比2号、3号强,可在适宜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9.
1试验目的 尉犁县现有耕地面积60多万(667m^2),其中90%以上的地块都种植了棉花。由于棉花连作时间长,许多老熟耕地已经连作十几年,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棉花单产水平停滞不前。加之市场化肥价格高,造成尉犁县棉花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2008年尉犁县农技中心引进金奇EV有机肥料在棉花上使用,通过田间对比试验,了解肥效.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