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4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银杏幼林间种蚕豆作物,有利于银杏的良好生长,抑制早期黄化病的出现,还可以促进银杏落叶分解,降低链格孢菌存活数量及其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从而减少叶枯病的初次侵染源,减轻该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枯病的研究:Ⅱ.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叶枯病在江苏各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病害在苗木上,6月开始发生,大树上一般较迟,8~9月为盛期,10月逐渐停止直至落叶。进入结实期的大树,雌株显著较雄株感病重。发病程度与培栽管理措施密切相关。施基肥比施追肥的地段上发病较轻;银杏幼树与大豆间作较与松树等间作的,亦发病较轻。水杉附近栽植银杏时,则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3.
杉木缩顶病为害枝、梢顶芽和主梢,症状大体可分4种类型:1.侧枝顶芽感病枯死;2.主梢顶芽枯死,偶而发生梢枯,枝梢丛生;3.主梢顶芽感病后,不定芽大量萌生并相继感病,以致植株顶端萎缩,停止生长;4.枝梢顶芽正常,但其上可产生数个溃疡斑,病斑不扩展,不引起枝梢枯死。经组织分离和接种试验,主要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 guepini,其次是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4.
拌种双防治银杏叶枯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以拌种双药剂对银叶枯病的主要病原菌链格孢进行了一系列测定。结果表明,拌种双浓度在6ppm以上时,可明显抑制孢子萌发,使发芽率降低到10%以下,同时,该药剂能使孢子产生的芽管不再延伸成为菌丝;当浓度达18ppm以上时,则菌落停止扩民,并且变无孢子产生。以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田间喷洒防治银杏叶枯病,效果较明显,可达60%。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以往认为松树枯死主要是蛀干害虫引起的。1969年鹿儿岛大学德重阳山教授于枯死的树体内,发现了一种线虫。此后得到证实:松树的大面积严重枯死,主要系松干线虫病所致。由于该病分布广、损失大,引起了日本林业界的重视。1971年以来,从事树病学、昆虫学、线虫学、育种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于1978年初步确定对外检疫的7种林木病害中,本病未包括在内。目前我国虽尚未见有为害,不过,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枯病的研究 Ⅲ.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多菌灵胶悬剂、90%疫霜灵粉剂、20%粉锈宁乳油剂以及BJQ—114防霉乳油剂四种农药,对银杏叶枯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Glomerellacingulata的分生孢子进行毒性测定,结果表明,BJQ—114和多菌灵优于其它两种药剂。它们能明显地抑制病菌孢子的发芽。在田间,采用多菌灵和疫霜灵两种,作喷雾防治试验,发现多菌灵比疫霜灵的防治效果显著。这一结果,大体与室内测定的相吻合。BJQ-114也是一种有希望的药剂,但尚需在田间试用,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1988年8月20~27日,在日本东都市召开了第五次国际植物病理学会。1989年6月4日,日本有关专家在东京大学举行了“森林动物研讨会”。在这两次会议上,专家们对“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及当前存在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一、尾孢菌所致病害的特点 尾孢菌(Cercospora spp)侵染寄主树木后,可形成两类病斑:一类扩展较慢,形态,大小是有一定的;另一类扩展较迅速,病斑多为不规则形。在为害落羽杉、紫荆、落霜红、悬铃木、石榴等寄主时,可显著地引起早期落叶,树木早秋呈裸露状态,失去观赏价值。而为害繖花石斑木、光叶石楠、兰桉、珊瑚木和红杉的病菌,可使病叶残留在树冠上,长达一年之久。它们不仅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不同种源氨基酸含量与抗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选出和验证抗病马尾松种源的基础上,研究了马尾松不同抗病性种源的树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前后均比较感种源含有较少的组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9种游离氨基酸。它们与感病指数均呈正相关,这说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松材线虫病。11种固态氨基酸的含量与感病指数有负相关性,说明其含量较高的种源具较强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