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时期,二是90年代中期欧盟过渡期奶类项目和二期奶类项目的实施,三是新世纪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深入推行.  相似文献   
2.
建立青藏高原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乳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为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时期,二是90年代中期欧盟过渡期奶类项目和二期奶类项目的实施,三是新世纪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深人推行。然而,奶牛养殖上表现出的“三低”,仍然是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奶牛单产水平低,原料奶质量低,饲养奶牛效益低。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礼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小农经济特性的剖析,指出商品小农阶段,特别是在有着数千年小农经济历史的中国,实现奶业产加销一体化,要使千家万户的奶农走向市场,首先必须砸碎束缚在人们身上的小农意识枷锁,其次下决心拆除奶农之间、乳品企业之间、营销部门之间的篱笆,进而拆除奶业产加销之间的樊篱;最后通过股份制使三者统一到奶业合作社的轨道上来,走“奶业合作社+公司+奶农”的路子,最终实现奶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甘肃天然草原开垦状况及诱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原,已成为破坏我省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根源之一。无序化管理状况,让个人、企业和政府过度开垦天然草原。致使当地天然草原面积锐减。珍稀濒危植物逐渐减少,草原的植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草原生态严重失衡。被垦草原的植被消失,造成草原“三化”面积不断增大。开垦让整个草原植被结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制止非法开垦,依法进行规范化管理,成为有效遏制天然草原“三化”和改善甘肃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