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农业科学院2000~2007年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对新疆农业科学院2000~2007年各研究所科技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单位分布、学科分布、作者、核心期刊及其分布、发文语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新疆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及学术水平,以便对全院科研管理及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不同群体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社会不同群体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认知及参与程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群体关心科技特派员制度,认为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自身收入;绝大多数农民对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是满意的,但对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水平期望比较高;政府组织是他们了解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主要途径,媒体应加强宣传报道。科技特派员群体认为该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赞成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同;并希望政府做好他们下派的相关政策保障工作。管理人员、专家群体认为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农民和科技人员的"双赢",并有利于巩固农村政权、密切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政府都应把增加农民收入提到重要议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新疆植棉业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分析新疆植棉业在全国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是坚持新疆整个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疆应积极合理解决棉花品种选育方向问题;棉花生产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的创新问题;棉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的技术开发应用问题;棉花深、精加工技术开发改造问题,以及新疆棉产业利益一体化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曹弦 《新疆农业科学》2003,40(Z2):32-34
目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政策认识上的误区和农业高效、优质的认识误区,针对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以及在调整中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达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道路,实现农业的优化与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甜菜渣生物蛋白饲料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种微生物构成混菌固体发酵区系,对甜菜渣进行转化,结果表明粗蛋白平均含量达32.88%,产品呈黄褐色粉剂,具芳香味,对鸡和猪的饲喂效果良好,可等质取代豆饼,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阐述了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植物品种权保护为重点,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申报技能和维权能力,加强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储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以及将农业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科技管理的全过程,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