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是我国浙江省香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病症状,引起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病原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证明香榧褐腐病的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但不侵害胡萝卜和大白菜,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2.
杨梅癌肿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癌肿病是我国杨梅枝干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枝干,病部形成肿瘤,常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病害是由一种细菌侵害引起,通过细菌形态和培养性状的观察,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证明浙江省杨梅癌肿病的病原细菌是丁香假单胞菌杨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yricae)。  相似文献   
3.
为了杭州地区发展草莓生产的需要,1982—1984年我们对从国内、外引进的33个草莓品种的丰产性、抗病力、果实品质和主要栽培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选出了“宝交”、“丽红”、“戈雷拉”三种为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以“宝交”为最好,宜作为当前主要栽培品种。“鸡冠”和“沈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果实虽不耐贮运,但鲜食品质极佳,宜在城市近郊适量推广。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杨梅和山核桃初次报道的几种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山核桃是浙江省的主要特产果树之一.本文报道的杨梅褐斑病(Mycosphaerella myricae Saw.),干枯病(Myxosporium corticola Rostr.)和枝腐病(Valsa coronata (Hoff)Fr.):以及山核桃的褐斑病(Cercospora juglandis kellerman et swingle.)和枝枯病(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在我省尚属首次报道.其中杨梅干枯病、枝腐病及山核桃褐斑病和枝枯病国内也未见有报道.同时本文对上述病害的为害情况、症状及病原等也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5.
杨梅癌肿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癌肿病是杨梅枝干上的一种重要病害.病部形成肿癌,造成枝梢枯死,导致树势早衰,产量下降.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认为:该病病原是一种细菌,属丁香假单胞菌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myrica??Choei-Ogimi et al.).病菌在病瘤内越冬,经雨水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潜育期为30~35天.发病轻重与雨水有关.在抽春梢前剪除有病瘤小枝,削除大枝干上的病瘤后,涂80%抗菌剂402乳油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消毒保护,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梅褐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褐斑病是由Mycosphaerella Myricae引起的叶片病害,分布很广,对产量和品质有严重影响。本病在5月中旬以后形成子囊孢子散出传播,无二次侵染。若在5月中下旬喷布1—2次波尔多液,7月初果实采收喷布1次托布津,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连续防治2—3年,可使产量和品质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症状,病果大多脱落,影响产量很大。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Jones) Bergey et al]。 该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果也在 5月下旬开始脱落,6月上旬为落果高峰期。果实套袋防病的效果很明显,药剂防治以代森铵和退菌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在宁海县长亭公社强裕大队的柑桔园中,发现一种新的病害,由于被害树引起树皮剥裂,故称裂皮病。发病的品种是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甜橙,1970年春由省农科院园艺所通过嫁接繁殖,砧木为积。1971年春有14株种植于强裕大队,种植后的前几年生长良好,树势旺盛,1975年已开始结果。而至1977年(即嫁接后的第八年),砧木部分的树皮开始出现纵裂,随后树皮向外翘起,最后呈鳞片状剥落(图1)。根部皮层也有鳞片状剥落的病状,木质部外露呈黑色。病树树势逐年衰退,树冠生长受到抑制,枯枝增多,抽生的春梢长约5~7厘米,仅健树春梢长度的1/4~1/3,夏、秋梢抽生更少。  相似文献   
9.
杨梅癌肿病是由细菌(Pseudomonas syringnc pv.myricae)侵害引起。通过1983~1986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病菌主要潜伏在枝干的病瘤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6月下旬,于病瘤表面溢出菌脓,经雨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潜育期30~35天。经室内药效测定结果,以80%抗菌剂402乳油1000 ppm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400 ppm。果园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已感病的树,采取切除病瘤后用80%抗菌剂402乳油50~100倍液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刷伤口,均有良好的治序效果。在抽春梢前,剪除长有瘤的小谈后喷0.5%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具有保护校干、防止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梨轮纹病是浙江省梨树上一种重要的病害。病菌在多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但形成分生孢子,一定需要光照。树干上的病斑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扩展速度最快。果园内病菌分生孢子的散布,与雨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防治果实轮纹病的药剂,以苯来特效果最好,多菌灵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