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PM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为目标,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因此它是实现水稻产品无公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杀虫灯防控技术在无公害稻米生产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害虫趋光、趋波等特性,能有效引诱和触杀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金龟子等水稻有害成虫,降低田间害虫基数,减少农药用量,节约防治费用,降低稻米中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型农业模式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高速机插与强化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余杭区开发了快速机插与水稻强化栽培组合技术,解决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育秧、插种、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障碍,系统提供了品种选择、秧苗培育、农田平整与施肥、合理密植、水浆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性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型毒死蜱防治褐飞虱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剂型毒死蜱防治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40%毒死蜱EC、30%毒死蜱EW和40%毒死蜱ME三个处理对褐飞虱的校正防效在89%以上;药后7d和14d各处理间田间褐飞虱虫量无显著差异,药后7d各处理校正防效均在93%以上,但药后14d,40%毒死蜱EC、5%毒死蜱GR和25%噻嗪酮WP处理的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明显高于30%毒死蜱EW和40%毒死蜱ME处理。40%毒死蜱EC、30%毒死蜱EW和40%毒死蜱ME对褐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且药效稳定;在水稻生长后期和缺水情况下使用5%毒死蜱GR可提高防效。所以,不同剂型毒死蜱均是防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可与噻嗪酮交替轮换使用,以减缓褐飞虱抗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源以及喷雾器喷片孔径对31%三拂微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池塘水、田沟水和小溪水对的三拂药液在药后3d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低于用自来水对的药液,其中尤以田沟水更为显著。药后7d时的防治效果各水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喷片孔径明显影响三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在药后3d时防治效果随所用喷片孔径的增大逐渐下降,尤以使用1.8mm孔径喷片的防治效果最低。  相似文献   
6.
秋优金丰是上海市闵行区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品种.2006年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杭州市余杭区引进试种,表现抗性强,米质优,产量高.总结了其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连作晚稻秀水03不同种植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连作晚稻旱育移栽、抛秧和机插三种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机插水稻产量较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好,水稻机插可在杭州市余杭区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了8个再生能力较强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作再生稻种植,以再生籼型杂交稻为对照,比较籼粳杂交稻品种作再生稻种植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籼粳杂交稻头季稻总叶片数平均15.4叶(14.5~16.5叶),较对照品种多0.9叶;生育期天数平均147.1 d(143~150 d),较对照品种长11.1 d;再生季水稻生育期天数平均85.4 d(81~88 d),较对照品种长1.4 d。籼粳杂交稻品种头季稻及再生季水稻齐穗天数分别占生育期天数的78.1%和51.9%。齐穗和成熟天数头季稻与再生季水稻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 0和0.848 2。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2.5%和28.5%,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现增产。综合分析生育期和产量表现,甬优4901、甬优2640和甬优1662均可在杭州地区作为再生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首次引进再生稻栽培技术,示范方头季稻平均产量10201.5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401.2kg/hm2,两季稻产量达到15602.7kg/hm2,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示范表明,再生稻种植产量、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种一次收两季,省工省力,是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和种粮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