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瘤背石磺栖息地(崇明北支芦苇滩涂)的水质、土壤及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各项重金属含量,并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地的水质和土壤基本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仅土壤中的Cu和Zn含量略超过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指数分别为1.39和1.09。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积累了较多的Cu、Zn和Fe,含量分别高达314.33、258.33和192.40μg/g组织湿重,两性腺中的Zn含量为309.33μg/g组织湿重,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肌肉和卵黄腺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较低。除Cd含量外,瘤背石磺肌肉中的其它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的规定要求,但是肌肉中Cd含量远低于CAC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的2.0μg/g湿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海洋底栖生物的致死效应影响,采用长江口地区的疏浚物模拟不同粒度、不同厚度掩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及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并研究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和双齿围沙蚕掩埋后为了生存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深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粒度为63~125μm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6.8 cm(95%置信区间为2.8~10.7 cm);粒度为63μm以下时,菲律宾蛤仔96 h-LC50为11.1 cm(95%置信区间为4.2~18.0 cm);而掩埋深度与双齿围沙蚕死亡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疏浚物掩埋对于不同底栖生物致死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2012年4月、8月和2013年4月、8月两年4个时期的南黄海绿潮藻显微繁殖体分布与种类组成。研究绿潮暴发早期(4月份),南黄海已有显微繁殖体广泛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如东、大丰近岸海域,2012年4月大丰海域密度最高可达1 312ind/L,2013年4月如东海域密度达到884 ind/L;黄海绿潮暴发末期(8月份),高值区随大面积绿潮藻向北转移,随着如东和大丰海区漂浮绿潮藻消失,显微繁殖体的数量降低至较低水平,2012年和2013年8月密度范围分别为0~38 ind/L和0~28 ind/L。2012年和2013年4月显微繁殖体由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和缘管浒苔(Ulva linza)组成,8月由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浒苔(Ulva prolifera)组成。4月份显微繁殖体在如东、大丰海区高密度分布表明绿潮发生前期南黄海绿潮藻种质库的存在,大量显微繁殖体可以在春末海区温度回升时期迅速萌发,成为早期绿潮形成的贡献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徐韧 《水产学报》1995,19(3):268-271
夜光藻的实验室培养及对其带触手二分裂现象的观察LABORATORYCULTUREANDOBSERVATIONOFEQUALBINARYFISSIONWITHTENTACLEINNOCTILUCASCINTILLANS(MACARTNEY)¥XuRen...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 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为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非低氧区,溶解氧的多寡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和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溶解氧、磷酸盐、悬浮物,氨氮有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海绿潮漂浮浒苔对高光强胁迫生态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绿潮暴发过程漂浮浒苔藻体独特悬挂分枝现象,及其对高光强逆境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性。2012-2014年连续3年跟踪监测黄海绿潮漂浮浒苔漂移过程,发现海面漂浮藻体多为气囊主枝,因受高光强胁迫大部分逐渐变白死亡,而水下悬挂分枝藻体可以躲避高光强逆境胁迫生存下来。进一步对青岛海域漂浮浒苔气囊主枝与悬挂分枝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显微细胞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海面漂浮藻体气囊主枝多呈白绿色,F_v/F_m平均约为0.29,叶绿素含量约为0.32 mg/g,细胞质多数发生偏移或萎缩变色,且部分细胞形成生殖细胞囊或已放散出生殖细胞;而悬挂分枝多呈绿色且F_v/F_m较高平均为0.6,叶绿素含量高达0.87mg/g,细胞质充实,仅少部分细胞萎缩。将气囊主枝与悬挂分枝放置于室内25℃、80μmol/(m2·s)条件下培养1周,发现气囊主枝的细胞均已形成繁殖细胞囊或已放散成空细胞,而悬挂分枝培养后则保持健康生长。该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黄海绿潮暴发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悬浮清洁疏浚物对骨条藻(Skeletonema s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6 h的试验周期里,0~16、16~63、63~88μm粒径范围的清洁疏浚物对骨条藻生长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88~125μm粒径范围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10 mg/L浓度组对骨条藻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在相同浓度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粒径越小,对骨条藻生长影响越大;在相同粒径清洁疏浚物培养液中,浓度越高,对骨条藻生长影响越大。0~16μm粒径清洁疏浚物对骨条藻生长的96 h-EC50为2 507 mg/L,88~125μm粒径清洁疏浚物对骨条藻生长的96 h-EC50为7 645 mg/L,随着清洁疏浚物粒径范围的变大,对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本试验用疏浚物为清洁疏浚物,不用考虑疏浚物本身析出的污染成分对骨条藻生长的影响,而其可能通过遮光效应引起的藻细胞光合作用减弱是对骨条藻生长产生影响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防绿潮藻固着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不同材质的缆绳和5种不同涂料,采用海上现场模拟实验的方法开展了防绿潮藻固着和生长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种材质缆绳上绿潮藻幼苗的密度和长度总体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第4周左右固着密度能达到最大,随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从材质上看,聚丙烯绳上的绿潮藻幼苗平均生长长度较其他2种材质略长。所选涂料能有效地抑制绿潮藻固着、萌发和生长,涂有涂料的缆绳上的绿潮藻幼苗固着个数和生长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有机氟涂料的防固着效果最好,涂在缆绳上既稳定又能有效地防止绿潮藻幼苗的固着生长。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浒苔灾害成因条件和过程推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兆礼  叶属峰  徐韧 《水产学报》2009,33(3):430-437
依据经过收集和验证的东黄海海洋物理、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资料,对2008年黄海浒苔爆发过程和条件进行海洋学分析。结果如下:近年来长江口大规模赤潮逐渐减少,5月起,东黄海20-25℃等温线逐渐移向长江口,其所包络的海域为浒苔生长的适温海域。在长江口水域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温盐环境条件下,大量浒苔个体开始在长江口形成,随着长江冲淡水不断飘向东北方向的黄海南部,由于水面开阔,冲淡水水流逐步变缓,导致浒苔个体初步集群,形成规模较小群体。浒苔群体继续孕育和发展,并在由南向北东南风和黄海表层流的作用下,分散而逐步飘向黄海中部。黄海表层流遇到山东半岛阻挡、表层流和沿岸流交汇在山东半岛沿海形成流隔,流隔所在水域正是浒苔在胶州湾外黄海大规模集结地。胶州湾形状呈袋状,浒苔入湾后更易聚集,使之成为整个山东半岛沿海最有利于浒苔集结的水域。这可能是为什么浒苔在青岛沿海集结形成特大灾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长石莼(缘管浒苔)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 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发现缘管浒苔的生活史包括单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种方式。单株培养时,发现有些配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的配子完成单性生殖;有些孢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或四鞭毛的中性游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同时,有性生殖则由配子体和孢子体相互交替完成;多株培养时,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成熟后,分别放散两鞭毛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接合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成熟后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运动一段时间后固着,随后发育成配子体。缘管浒苔的生活史是单倍的配子体与二倍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在缘管浒苔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占有优势。因为不论是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游孢子还是单性生殖过程中的配子,一经附着即可生长,无须经过有性生殖雌雄配子的接合过程,这就缩短了繁殖周期,加之配子囊和孢子囊放散配子和孢子的数量很大,在海况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缘管浒苔大量繁殖,从而可能成为“绿潮”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