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据国际稻水研究通讯1986. 12(3)G. L. Shres-tha,R. R. Adhiking报导,尼泊尔Parwanipur BPH虫群看来是一种新褐稻虱生物型。 他们于1984、1985年冬季在感虫品种TNI上繁殖当地BPH虫群,在温室对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8个品种筛选鉴定生物型,三次重复,每重复反复筛选二次,采用水稻标准评价方法在单个秧苗上记录受害,其结果如下(表1,在尼泊尔Birganj): 具有Bph_I抗性基因的摩德哥和IR26(抗生物  相似文献   
2.
南粳37的选育、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徐锁顺,王子明,裔承宽,周桂元,宋小禄(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顾正远,段祥茂,董晓敏,王永军,高平(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东海县农技推广中心农科所)(连云港市农科所)(国营三河农场)南粳37由江苏省农科...  相似文献   
3.
1986年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性状变异已有一些报道,1988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培育籼稻品种大谷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成功,1988-1990年我们对大谷早再生植株及其后代R_26个株系360植株的形态性状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田间  相似文献   
4.
选育经过与基本特征特性 紫金糯原名20285。1976年武进滆湖农场育种组用复虹3作母本,辛尼斯/南粳15rF_1作父本复交,同年冬季加代繁殖。1977年F_2选种圃系谱号为76-4,当年江苏农科院蹲点组在76-48小区中选得2个单株,其编号为76-48高和76-48矮,冬季将2个单株  相似文献   
5.
6.
中粳品种南粳35号(原名77032)是用籼粳杂交的第一代和粳稻复文选育而成的.1978年本院丰产栽培,亩产1385.4斤.1979~1981年参加省中粳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比对照品种农垦57号增9.96%;熟期早3~5天.目前省内外均有大面积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表现中抗.东海县黄川公社桃李农科站用作麦茬稻栽培,连续三年亩产超1400斤,其中1981年1.62亩攻关田单产1564.6斤,创造了  相似文献   
7.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使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成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一条超高产的新途径。现在一些优良组合的试验试种表明,亚种间杂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及产量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一般可较常规稻增产20%左右。因而广亲和性水稻品种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引起了水稻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目前,在我国云南地区的籼粳中间类型稻种、美国的推广品种及籼粳杂交的后代中,都先后筛选到一些广亲和材料。然而,除少数新选育的广亲和系如江苏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大量的筛选、鉴定工作证明,抗褐稻虱基因仅存在于南亚的籼稻地方品种中,粳稻抗稻虱育种必须从籼稻导入抗虱基因。我们于1976年开始应用籼粳杂交转育抗虱基因的研究,1980年培育成功80079,80047后,利用推广品种南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