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讨了稀植栽培对3个木薯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稀植栽培的种植密度比对照降低了13.34%~55.56%,产量增加了350.00~6927.84 kg/hm2,块茎淀粉含量提高了28.45%;与对照相比,木薯稀植栽培的植株高度和一级分枝高度分别增加了9.43%~93.93%和19.29%~101.68%,主茎直径和最大薯块直径分别极显著增大了7.02%~65.57%和21.17%~67.52%;稀植栽培处理因子对木薯的生长发育具有极显著的影响;稀植栽培减少肥料使用量9.54%~37.54%,管理和收获效率分别提高了15.00%~25.00%和15.00%~20.00%,减少劳动力投入20.00%~25.00%.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木薯根际土壤并研究其细菌群落特征,加深对木薯根际微生态的认知,开展根袋试验,以粘土和砂质壤土根袋内不同土壤质量(100~500 g)为处理。结果表明,根袋内土质量影响株高,但不影响茎叶重。根袋内100 g土的速效养分受到根系强烈影响,其中铵态氮和速效钾显著高于根袋外。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细菌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31.272%)、放线菌门(25.753%)、酸杆菌门(12.761%)、绿弯菌门(8.799%)等。2种土壤根袋内细菌α多样性增加,粘土细菌丰度也增加。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与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正相关,与变形菌门负相关;速效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与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Parcubacteria等负相关,与厚壁菌门、蓝藻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正相关;从根袋内外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综合判定,根袋内100 g土壤时可视为根际土壤,且铵态氮和速效钾可作为判断是否根际土壤的指示指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鞘脂杆菌目是木薯品种SC205在不同土质下共同富集的根际细菌。发现了土壤速效养分与部分细菌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水平处理对食用木薯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GR891、GR11、SC9食用木薯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使用湖南金叶众望生产的生物有机肥追肥,设置4个处理,测定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的光合速率、干物率及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等。【结果】有机肥可以促进植株增高,同时增加茎粗与薯数;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食用木薯块根膨大期的SPAD值、块根形成期与膨大期的光合速率。此外,增施生物有机肥还影响食用木薯的干物率、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等指标,从而提升木薯品质,但是对粗纤维的影响比较小。【结论】合理使用生物有机肥追肥可以有效提升食用木薯的品质,并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4.
气候条件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天气引起的气象灾害具有不确定性,严重阻碍和损害农业的发展。通过对不良天气影响下受害葡萄园区的调查,发现受灾种植区种植生产管理受阻、病虫害发生情况严重。本文分析了导致葡萄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成本高、效益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灾后管理和补救措施,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南植199’为试验材料,选择8、10、15、20 cm 4个不同的施肥深度(种茎的种植深度与施肥深度相同),施用单膜小颗粒缓释肥(C1)和双膜小颗粒缓释肥(C2),以不施肥(C0)为对照,设置C0–8、C1–8、C1–10、C1–15、C1–20、C2–8、C2–10、C2–15等8个处理,通过测定木薯的农艺性状、产量、结薯深度、半幅宽以及肥料利用率,比较2种缓释肥不同施肥深度对木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1和C2肥料下,施肥深度15 cm处理的出苗率最高,分别比同种肥料施肥深度8cm处理的高13.2%、18.0%;在块根形成期(植后79d)和收获期,C1–15的株高显著高于C2–15的;收获期C1–8的茎粗显著大于C2–8的,C1–10的显著大于C2–10的;C1–10和C2–10的单薯质量、鲜薯产量、淀粉产量、淀粉含量分别为C1、C2肥料下的最高值,C1–10的鲜薯或淀粉产量比C1–8的增产约10%,C2–10比C2–8仅略有增产,差异均不显著;8个处理中,C1–20的氮肥利用率(40.6%)最高,C2–8的磷肥利用率(43.8%)最高,C1–10的钾肥利用率(59.4%)最...  相似文献   
6.
木薯桂热13号(GR13)以高产品种新选048(XX048)为母本,高粉品种南植199(NZ199)为父本,采用开花调控技术诱导亲本开花,并通过嫁接预测杂种优势的方法获得杂交F1代,经优良单株评选、单排试验、各级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鉴定、评价、筛选等选育而成。GR13平均鲜薯产量47.06 t/hm2、淀粉含量32.0%,分别比对照NZ199和华南205(SC205)增产22.93%、21.48%,淀粉分别提高3.74、5.30个百分点;薯块干物质率45.2%,比对照高4.7、7.5个百分点;鲜薯平均氢氰酸含量25.7 mg/kg,均低于对照;粗纤维0.73%,与SC205相当;维生素C42.87mg/hg、蛋白质0.57g/hg、总糖3%、可溶性糖1.1%,均与NZ199相当;GR13抗螨性田间鉴定结果为中抗,在植后180 d淀粉含量稳定在27.0%以上,说明其早熟、高产、高淀粉、氢氰酸含量低、适应性广,是早熟丰产稳产性好的鲜食及加工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耐旱耐寒和较抗螨、不易落叶等特点,适合在广西、江西和云南等木薯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