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篇
  3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极早熟黄皮洋葱品种,笔者对近年在生产上常用的极早熟黄皮洋葱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供试品种参试品种共6个,即017-004(圣尼斯),017-15(圣尼斯),浜育玉葱(日本),汉城极早生(韩国),阳春黄(连云港市农科所),港葱二号(CK)。②试验方法试验于1999-2002年连续3年在连云港市蔬菜所试验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地膜覆盖,3次重复,小区长14m,宽1.2m,667m2栽30000株。3年均于9月11日播种,…  相似文献   
2.
诸多研究发现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但未见统计性描述报道。为此,本研究将通过大数据分析证实此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探究伴随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变化。本研究收录包含毛竹入侵有关土壤pH变化的42篇文献总计101组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土壤养分变化时,本文还结合了团队采集的12个毛竹入侵带的样地数据总计92个样品18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数据组中,84.9%的土壤在经过毛竹入侵后其pH有不同幅度的提升,说明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普遍提高土壤pH;土壤pH增加幅度随入侵阶段、毛竹纯林时间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入侵针叶林致土壤pH增加的幅度高于阔叶林。入侵的毛竹纯林与原生林相比,总体上显著降低(P<0.05)了土壤全氮(-15.9%)、硝态氮(-21.7%)、全碳(-2.0%),却增加(P<0.05)了土壤有效磷(+54.9%)、铵态氮(+14.7%)和碱解氮(+8.2%)。对27篇包含微生物数据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入侵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P<0.05)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25.86%),而降低(P<0.05)了酸杆菌门(-15.49%)、浮霉菌门(-26.66%)、拟杆菌门(-22.58%)的相对丰度。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证明毛竹入侵周围林分提高土壤pH为普遍自然现象,结合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指标的变化推测了导致土壤pH提升的可能机制,毛竹入侵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表明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具有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3.
液培杉木苗根系分泌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年生杉木苗培养液的pH、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的测定表明:经过杉木苗培养后的各营养液的pH均有下降趋势,其中以硝态氮营养液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72),其次是缺锌营养液(下降1.68),最小为缺磷营养液。各种营养液的电导率变化较复杂,缺磷、缺锌和对照处理电导率增大,而硝态氮、混合氮和缺铁处理下降。杉木苗分泌有机碳以对照组最多,缺铁培养的分泌最少。  相似文献   
4.
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演变与抗蚀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参照 ,分析了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5种商品林中 ,毛竹和青梅林土壤粘粒含量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早竹和毛竹林土壤大于 1mm大团聚体含量和大于0 .2 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均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34.6 6 % ,73.35 %和 2 7.2 5 % ,6 4 .0 7%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 ,茶园土壤则保持和天然马尾松林相同的水平。早竹地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也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5 7.6 4 %和 18.74 % ,毛竹和茶园土壤则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均显示下降。5种商品林中早竹、毛竹和茶园土壤抗蚀能力较强 ,特别是早竹和毛竹土壤抗侵蚀能力超过了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抗蚀能力较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毛竹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采样分析了湖州市材用、笋用毛竹林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材用竹林土壤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笋用竹林,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材用竹林土壤体积质量较笋用竹林小,而土壤总孔隙度较笋用竹林大,其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2类竹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酸度状况均无明显不同。表5参11  相似文献   
6.
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磷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檫树根际土壤的金磷、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杉木根际土。两种林木根际土的元机磷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很高(占无机磷的组成有很大不同,表现在杉木根际土闭蓄态磷比例委高(占无机磷的61.48%),而檫树根际土明显低(仅占39.69%)。檫树根际土Fe-P,Ca-P的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奶际土。杉木、檫树根际土中的有效磷都和AL-P,Ca-P显著相关,AL-  相似文献   
7.
杨梅的需钾特性及施钾对杨梅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钾对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微量元素硼。杨梅对N:P2O5:K2O的需要比例分别为1:0.5:2.69。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土壤(0-20cm)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1-2.41g/kg和83-121mg/kg。施钾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株产50kg果实的杨梅树以施用1.0~1.5kg氯化钾并配施50g硼砂的效果较好,杨梅进行叶面施钾时以喷施0.5%KCl或0.5%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利用~(15)N示踪技术以研究ASU与氮肥配施对杉木苗的效果,氮素利用率及氮素在土壤和苗木间的平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ASU标记硫铵配施和单施标记硫铵相比,苗木干物质量由每盆18.51克提高到20.92克,氮素利用率由12.69%提高到16.74%,土壤中残留素由49.73%提高到56.07%。氮素损失量由37.59%降至27.19%,杉木苗吸收之~(15)N由8.22毫克/盆增至10.85毫克/盆。试验还表明氮肥配施ASU处理的苗木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增加(由46.14%提高到52.60%),面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索百分率有所下降(由53.86%降至47.40%)。此外,苗木叶绿索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每克鲜时叶绿索含量由1.98毫克提高到2.23毫克)。由此可见,杉木苗施用氮肥时配施ASU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于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QZ8是山核桃干腐病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10.
为利用RNAi技术获取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植株,分别针对两种病毒的S6和S10基因构建RNA沉默载体。采用重组PCR方法将RBSDV S6基因片段(R6)和SRBSDVS6基因片段(SR6)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6-SR6融合基因;将RBSDV S10基因片段(R10)和SRBSDV S10基因片段(SR10)进行融合,获得600 bp的R10-SR10融合基因。融合基因以反向重复的方式连入pBS载体,并定向插入到pCAMBIA1301载体上,获取了含有发夹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p(R6-SR6)和pCAMBIA1301-hp(R10-SR10)。抗RBSDV和SRBSDV RNA沉默载体的构建为利用RNA沉默进行植物抗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