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奉贤位于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有31.6km长的海岸线,加上又地处中纬度地区,为多种气候类型的交汇区,气候多变,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特别容易遭受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的侵袭和影响.奉贤作为农业大区,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十分敏感,现代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奉贤区金冠蜜梨种植园2001—2015年黄花梨关键生育期和1959—2015年影响奉贤地区的台风资料,得到黄花梨的生育期特征及台风对其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黄花梨开花始期为3月30日、开花盛期为4月4日、果实采摘期为8月26日。2005年开始进入盛果期,坐果数基本为80~100个/株。2005—2015年共有20个台风对黄花梨造成影响,每年台风影响日数为3~6d;大风是对坐果数影响的主要因子,强降水基本无影响;当极大风速达到9级、10级时,台风分别带来巨大破坏、毁灭性破坏。1959—2015年奉贤区共受到116个台风影响,台风极大风速集中在7~9级,影响月份集中在7—9月。台风影响呈现"多—少"相间的年代际变化。基于台风极大风速等级建立黄花梨膨大收获期影响致灾概率公式,得出奉贤每隔6~7年、3~4年黄花梨坐果数将受到台风造成的毁灭性致灾、损坏性致灾。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奉贤区气象站1960—2015年日照时数及降水日数资料,分析奉贤区近56a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a奉贤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5.3h,异常年份9a,月日照时数呈现“一高峰两低谷”的规律,年、季度日照时数气候变化趋势呈现为一元二次方程,四季占年日照时数的比例值除春季外均呈现下降趋势,且21世纪以来各季占年日照时数均近1/4,如2011年、2014年、2015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处于资源丰富、年际变化比较平稳的状态,尤其是1月、10月、11月日照时数变化较为稳定,但8月是日照资源丰富但变化幅度大的月份。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日数呈负相关关系,年降水日数每增加1d,年日照时数减少7.4h,且当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1800h、降水日数>135d时日照时数一般≤2000h。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奉贤2019年冬季气候特征及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奉贤地区2019年冬季呈现降水量偏多、降水日数偏多、温度偏高、日照偏少的暖冬高湿天气,多个气象要素创历史极值。整个冬季出现3段连阴雨天气,其中2018年12月2日至2019年1月15日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2019年冬季气候有利于黄桃、蜜梨、油菜、草莓病虫害的发生,并引起黄桃、蜜梨、油菜的涝渍灾及草莓落果和畸形果增多,且影响果树、作物后期生长发育。建议种植户结合天气,及时采取开沟挖渠、喷施药肥等田间管理,提升应对气象致灾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5年奉贤区梨花期异常气候对开花坐果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梨花期气候异常波动引起的坐果数偏少的问题,以2015年上海金冠蜜梨种植园的5种梨树品种为材料,对蜜梨开花期、坐果数进行实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奉贤地区的实测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天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开花坐果的气候条件为持续3~4天以上以晴为主或晴雨相间天气,开花后前3天或开花盛期的日平均气温应≤15℃,最高气温应≤25℃;子房发育期遇冰粒天气有受冻现象,易产生劣质果。梨开花期遇温度过高使花期缩短而影响坐果数,冰粒天气对果实商品性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花粉树间作、嫁接、人工授粉、利用小气候效应调节花期等栽培措施,可避开和减轻开花坐果期不利天气的影响,提高坐果数和果实商品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奉贤1981—2019年逐旬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及1982—2019年黄桃产量数据,分析了黄桃产量的变化趋势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并通过采用单要素指标及相关分析法着重分析2003—2019年黄桃全生育期各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构建了奉贤黄桃产量的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黄桃产量以2003年为界,由波动上升转为上下波动,2003—2019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2.9%。黄桃果实膨大—成熟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大,其次为花芽分化期、萌动—开花坐果期,落叶—休眠期较小。膨大成熟期气温(日照)在4—6月与产量呈正相关,而在7—8月为负相关,降水(湿度)影响与气温基本相反,其中7月下旬的最低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均与产量呈显著相关;花芽分化期气温除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外均与产量呈正相关,且上年10℃终日及10、20℃有效积温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花芽分化期各旬降水量(降水日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波动大;落叶—休眠期的干旱及暖冬带来的蓄冷量不足可能对产量有一定影响。建立的基于气象因子的黄桃产量最小二乘偏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为黄桃生产及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09年上海市奉贤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50年气温、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贤区年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25℃/10a,主要由冬季、春季增温引起,尤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气温突增,远高于全球气温增温速率;降水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多,呈现弱的5年周期。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区气象部门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建设,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共同推进和不断创新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模式,通过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种养大户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和农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气候对上海市奉贤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现对比分析了2022年与2021年和常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经济林果等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奉贤区气候总体表现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为17.5℃(为历史第二高),早春、夏季及晚秋气温偏高,夏季平均气温高达28.8℃(创历史新高)。202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2℃,≥35℃高温时间达28 d(历史最多);年降水量、降水时间分别为1 188.6 mm、118.0 d,分别有7个月的降水量、8个月的降水时间比常年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除了冬末春初外,均呈同步变化的趋势;2022年奉贤区日照时间为1 805.4 h,虽然比常年偏少,但是6月中旬—8月中旬(除7月中下旬外)及2月下旬—3月上旬、12月中下旬的日照时间偏多。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各月变化情况不一,对梨、桃、柑橘、水稻及绿肥等农作物生长及田间农事管理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