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沙棘油的成分及其治疗黄褐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60例黄褐斑不同程度的男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应用中华沙棘油进行临床跟踪治疗,结果表明:治愈38例,占95%,有效2例,占5%。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达100%。其远期效果同对照组相比,远远优于对照组。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簇毛麦花粉粒在大麦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以及双受精过程均基本正常,但受精过程的时间以及胚和胚乳初期发育的过程,均较自交的缓慢。授粉后36~48小时,杂交合子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细胞的原胚。授粉后8天,多数杂交原胚的细胞开始解体。授粉后5~6小时,杂交的初生胚乳核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6天,胚乳游离核开始解体,比原胚败育早。因此在授粉后6~7天将尚未败育的杂交原胚进行离体培养也许是较为合适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花粉发芽实验NJ89—1雄性不育度高达99.25%以上且稳定,人工授粉试验NJ89—1的雌性育性正常,说明NJ89—1是一个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不育株自然授粉后代中育性分离结果表明NJ89—1雄性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NJ89—1不育基因与ms1~ms5均不等位。NJ89—1在败育时期、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小孢子壁发生、花药壁发育、花粉粒形态等诸多方面与ms1~ms6突变体均存在差异,而与st2~st5突变体却有相似的减数分裂变异如联会异常等,但是NJ89—1的雌性育性正常,st2~st5突变体的雌性均高度不育。因而NJ89—1是一个既不同于ms类型又不同于st类型的新雄性不育突变体。建议将NJ89—1雄性不育基因符号定为ms7。  相似文献   
4.
“雪龙船南北极考察走航图“是采用新编<系列世界地图>制作的成果.极地考察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的科学活动,雪龙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表现雪龙船极地科学考察航行路线的走航图,将成为我国南北极考察活动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利用中华沙棘油、脾肾康治愈红斑性天疱疮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一例病例、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裸大麦受精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裸大麦的受精,从细胞形态学和时间进程上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如下: 开花后0.5~1h(小时),花粉管穿经花柱,有些已到达子房。开花后1.5~2h,精核进入卵核。开花后2.5~5h,精核染色质纽逐渐松解,出现精核仁。开花后10~16h,精核仁逐渐增大,当精卵核仁的直径相近时,两性核仁进行融合。开花后24h,合子进行第1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细胞的原胚。精核和极核的融合过程与精核和卵核的融合基本相似,但融合进程较快。开花后6h,初生胚乳核即分裂为2个胚乳游离核;开花后24h,胚乳游离核已增至8~16个。  相似文献   
7.
甲基胂酸锌对水稻杀雄作用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汉卿  廖廑麟 《作物学报》1981,7(3):195-200
本文为选用化学杀雄药剂、施药浓度和时期,提供细胞形态学上的参考依据。供试品种主要为筑紫晴。在二次枝梗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喷施甲基胂酸锌的,都在单胞花粉期败育。单胞花粉期喷药的,可发育至三胞阶段,但花粉中所积累的淀粉形态发育不正常。试验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胞花粉期喷施200ppm 甲基胂酸锌进行杀雄为  相似文献   
8.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指示指引下,贫下中农登上了上层建筑斗、批,改的政治舞台,担负着教育革命的历史重任。为了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方针,我和原有教师、工农兵学员一起种了早稻丰产田,单产902斤。和先进单位高产典型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将实践中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太田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例太田痣者按山岛氏四型五等分类法分类。分别用不同方药内服,外用沙棘油治疗,2—4个月后观察疗效。结罩显效60例,有效108例,无效6例,中断治疗26例;结论中医治疗太田痣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梅花药花粉的发育及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药的壁层化过程为基本型。成熟的药室内壁有较明显的纤维状加厚。腺质绒毡层的细胞内富含内质网等细胞器。在小孢子发育早期。绒毡层细胞的内切面出现乌氏体。乌氏体似有移向花粉粒的趋势。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胞质分裂,所形成的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2-细胞型花粉。孢原细胞、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以及绒毡层细胞内均含丰富的蛋白质,但缺乏淀粉粒;药室内壁和中层细胞内则含有大量淀粉粒,而蛋白质的含量却很少。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