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据国内、外资料报导,饮用高氟水是家畜慢性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致病原因,且饮用高氟水的时间长短同氟中毒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致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水氟值与氟中毒的发病关系,国内报导甚少。为阐明这一问题,我们对黑龙江省高氟区的肇东市向阳乡五星、红旗和小赵家三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研究。材料与方法一、水样的采取与检测方法对五  相似文献   
2.
对第一、二、三和五组的共100只雏鸡进行了系统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试验雏鸡自第二周龄开始发病,3—5周龄达发病的高峰。发病率平均为88%,死亡率达70%。症状的初期阶段(二周龄内):多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仅有精神、食欲与营养的轻度变化。中期阶段(2—5周龄间):症状逐渐明显化。主要表现为整体状态的改变及消化功能紊乱,运动障碍及平衡失调,神经症状及休克发作等。后期阶段:轻者因自然耐过而典型症状消失,只留有明显的发育落后,瘦弱或逐渐恢复。重者至濒死期多卧地呈昏迷状态或痉挛而死。但每个具体病例的临床表现多不全面,症状又多缺乏特征性意义,因此,必需着眼于群体的综合诊断,才能达到确诊。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属缺硒省份,尤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南部山地和三江平原地区最为严重。松嫩平原的某些县含硒量稍高,但亦属低硒地区。全省土壤硒水平范围值为0.0117—0.6314ppm,平均值为0.1605ppm。水溶性硒水平范围值小于0.1—15.8ppb。饲料硒水平因地区不同差异亦显著。如低硒地区(病区)与非低硒地区(非病区)的玉米含硒量平均值分别为0.0065与0.0215ppm。  相似文献   
4.
对发病试验的病死雏鸡和实验结束时剖杀的雏鸡,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各器官组织的病变性质均属于变质性的病理过程,如脑血管呈不同程度的充血与水肿,神经细胞坏死,以及小脑的液化灶;骨髂肌与心肌的凝固性坏死,肌间毛细血管充血与水肿;胰腺变性、坏死与纤维化;肌胃空泡变性、坏死;肝脏郁血,部分盱细胞变性、坏死。病理组织学的这种变化,是本病临床表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螟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6个分离自内蒙古地区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致病力作了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6个菌株对草地螟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致病率,但毒力强弱有所不同.通过对16个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筛选出1个毒力相对较强,有效死亡率(僵虫率)仍较高的菌株S3.同一个菌株处理下,草地螟幼虫的累积死亡率随孢子浓度增加而上升,接种后的幼虫死亡数逐日减少.说明累积死亡率是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升;菌株的半死亡时间(LT50)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国外已有报道。国内近年来伴随养牛业的不断发展,在饲养过程由于不适当地提高精料饲喂量而导致瘤胃酸中毒的病例日益增多。瘤胃酸中毒主要发生于乳牛和奶山羊,役牛和绵羊、鹿也偶有发生。病多突然发生,经过急剧,死亡率高。它不仅影响畜体健康,使生产性能下降,而且其乳肉产品对人体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因而,有效地防制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病,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畜牧兽医工作者所瞩目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硒——维生素E缺乏综合症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发生的畜禽共患病。我省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的某些农场,自50年代以来,曾在畜禽中发生过以骨骼肌、心肌及肝脏的营养不良(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具有白肌病特征的疾病。但由于人们重视不够,致使近些年来曾不断发生本病。为弄清该地区这类疾病的实质,探讨致病原因,并为制定今后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某些理论根据,我们于19  相似文献   
8.
在既有文献中,对马傳染性贫血的血液化学成分变化問題,虽曾有过一些报导但前人所探討的范圍既不全面,且结論亦不一致,同时更缺乏动态的变化規律。特别是关于本地傅贫病马血液化学的特点及其变化規律,在国內尚未见有正式报导。有鉴于此,决定开展本課題的试验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揭露本地傳贫病马血液化学成分变化規律的特点,并探索其对马傳贫病的診断价值,进而为阐阐明本病的发生机理及寻求简易可行的輔助診断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1日龄星布罗肉用商品鸡,饲喂不同水平维生素 E 的低硒日粮,探讨维生素 E 对低硒饲养雏鸡生长发育、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维生素 E 具有促进低硒饲养雏鸡生长发育,防止渗出性素质发生的作用。实验雏鸡肝脏 GSH—Px活性因添加维生素 E 而明显增高,胰腺、脑肌肉和全血该酶活性随维生素 E 添加量的增多也呈提高的趋势。脑 GSH—Px 活性不受日粮硒水平的影响。低硒饲养雏鸡血清 LDH 活性增高,日粮添加维生素 E 或硒都能降低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是以低硒玉米—豆饼作为基础日粮进行喂饲实验。将一日龄北京雏鸭分为三组(Ⅰ、Ⅱ、Ⅲ)。Ⅰ组,雏鸭在喂饲基础日粮的同时,混饲维生素 E(10mg/kg 日粮),并肌肉注射维生素 E(醋酸生育酚注射液,按30μg/10g 体重);Ⅱ组,雏鸭喂饲同一基础日粮,只混饲维生素 E(同Ⅰ组),而未做肌肉注射;Ⅲ组,雏鸭亦喂同一基础日粮,混饲维生素 E(同Ⅰ组),并加硒(Se)0.2ppm(亚硒酸钠态硒)。在实验的八周期间,以不同途径补给维生素 E(口服或肌肉注射)。结果表明,Ⅰ、Ⅱ组缺硒雏鸭的发病率分别为28.3%和55%,死亡率为6.6%和20%。喂低硒基础日粮的Ⅰ、Ⅱ组雏鸭于实验的第18天出现了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食欲减退、生长不良、运动障碍、贪血和下痢。肉眼和显微镜检查时发现,与缺硒有关的特征性病理损害:1.肌胃、心脏及骨骼肌的肌病(Myopathy);2.渗出性素质和肌肉出血,常见于皮下(胸下,腿侧)和肌间。尤其在大多数病例见有心包腔内积聚大量的渗出物(54.7%);3.出现胰腺变性、坏死,但未见有胰腺纤维化。以上这些变化中,以肌病为最突出,其出现顺序,首先是肌胃(平滑肌),其次是心肌,再其次是骨骼肌。上述诸项病理变化,在朴硒的第Ⅲ组雏鸭中均未出现,同时补加0.2ppm 硒明显地促进了雏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