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7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本研究是对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Ⅱ、Ⅲ型菌系的四个菌株用切割菌丝尖端和单孢分离的方法研究它们的异核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它们能以异核体存在,并有三种核型组成,通过对Ⅲ型菌系的野生异核体菌株及原生质融合异核体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致病力发生了变异,证明异核现象是Ⅲ型菌系致病力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型Ⅱ、Ⅲ号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型Ⅱ、Ⅲ号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再生条件的研究,摸清了同龄小型分生孢子在25℃下振荡培养30-40小时的菌丝,在0.6MNacl为稳定剂、4%的混合酶、39℃下酶解3-4小时能得到较高数量的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培养12小时即出现再生,2-3天后再生率达到66-83%。这一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致病力变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棉花桔萎镰刀菌生理型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关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产生能诱发植物萎蔫的物质——镰刀菌酸的问题曾有过许多报导。在50和60年代已经证明用致萎蔫的病原菌接种蕃茄、西瓜、豌豆、棉花和亚麻等植物后都发现有镰刀菌酸产生,并且提出西瓜和蕃茄上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株产生镰刀菌酸的能力不同。还证明亚麻上的尖孢镰刀菌的同一菌株在亚麻抗病品种上和感病品种上产生的镰刀菌酸量也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于镰刀菌酸的作用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承认它是一种非专化性的致植物萎蔫的毒素。但对于其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则看法不一,认为它在病害中的作用是第二位的。我们在进行我国不同地区分离的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  相似文献   
5.
显微光度计可以直接测量单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的含量,每条染色体的 DNA 量和带数以及免疫反应中结合抗体的定量等。我们用 Univar 显微光度计比较了吸收扫描法和荧光法的效果。实验测定了小麦和大麦根尖细胞、鸡血细胞,镰刀菌孢子和酵母菌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结果表明吸收扫描法测定小麦六倍体、四倍体和二倍体 DNA 含量,其比值为3.2:2.1:1。荧光测定酵母菌子囊孢子 DNA 含量(任意值)为462.61,营养细胞为914.38,两个子囊孢子核结合后为925.08。对大细胞(植物)两种方法效果都好。对小细胞(微生物)荧光法较吸收扫描法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对尖孢镰刀菌10个专化型18个菌株进行分析发现,在尖孢镰刀菌大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Glycines 1193-31中存在双链RNA,由6种成分组成,其大小分别为3.8kb,3.0kb,2.4kb,0.48kb,0.43kb和0.21kb,该菌株气生菌丝少,形成大量的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并发生角变。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产生和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镰刀菌酸是棉花枯萎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一种非特异性的毒素。为了探索棉花枯萎病原菌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致病力的关系及不同棉花品种对镰刀菌酸的反应,本实验测定了10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菌株和20个内地的菌株,发现其产镰刀菌酸的数量多少与生理型无关.培养初期各菌株的镰刀菌酸产量与菌株的致病力有关.陆地棉的10个品种对镰刀菌酸的抗性与它们在生产中表现出对枯萎病的抗性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线粒体DNA之间存在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这可能与它们的致病性差异有关。我们对一株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f.sp.eleocharidis1415-1)的线粒体DNA进行酶切分析发现它的酶切图谱和大小与其它专化型的线粒体DNA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型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棉花枯萎镰刀菌生理Ⅱ、Ⅲ型4个菌系的8个同核型菌株(即绒毛形和匍匐形作为标记),进行了10个组合的原生质体融合。从每个组合中随机排列取100个融合体,进行异核体检测,从中选取10个真正融合的异核体,10个组合共获得100个融合异核体。对每个融合异核体进行繁殖扩大为一个菌株,并对这些融合异核体菌株及8个同核型菌株、同核型混合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生理Ⅲ型菌系的原生质融合异核体菌株致病力增强。证明异核现象是引起生理Ⅲ型菌系致病力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