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时期,二是90年代中期欧盟过渡期奶类项目和二期奶类项目的实施,三是新世纪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深入推行.  相似文献   
2.
《圣经》上说:“天堂,就是有牛奶和蜂蜜的地方”。而奶业合作社就是有新鲜的牛奶和新鲜的蜂蜜。国内外合作化运动互助精神和实践经验证明,各具特色的蓬勃发展的奶业合作社推进了奶业产业化进程,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奶业合作社,是实现奶业产加销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坚信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必将推动我国奶业合作社高潮的到来并迎来奶业文明的春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时期,二是90年代中期欧盟过渡期奶类项目和二期奶类项目的实施,三是新世纪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深人推行。然而,奶牛养殖上表现出的“三低”,仍然是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奶牛单产水平低,原料奶质量低,饲养奶牛效益低。  相似文献   
4.
1 适度规模是奶源基地建设历史经验总结规模是一种生产组织,规模是发展的象征,规模是人的碰撞与进步,规模是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规模产生效益。但是规模也脱离不了历史  相似文献   
5.
低聚木糖的保健功能及低聚木糖酸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燕萍  彭正芳 《甘肃农业》2005,(10):189-190
低聚木糖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成为重要的功能性食品配料,在低聚糖类中对双歧杆菌增殖效果最好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并将其科学添加入酸奶中研制出功能性低聚木糖酸乳饮料。  相似文献   
6.
规模是一种生产组织,规模是发展的象征,规模是入的碰撞与进步,规模是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规模产生效益。但是规模也脱离不了历史的发展阶段,规模也离不开人和人群的智慧和能力。规模更不可能随意超越客观的可能。资料显示,在我国当前篆件下,缭舍效能最佳的玉时毙是500-999头。目前;我国1000头以上规模的特大牧场,单产超过8000千克的牧场数可能有两位数。但这可是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沉积和努力才达到的,当然也是我们奶业工作者应当去争取的。  相似文献   
7.
甘肃奶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奶业可以追溯到殷周以前,今敦煌、张掖等地羌人开始驯养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驯养和有计划地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成为奶业发展的独特群体。可以说,甘肃奶业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洗礼,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奶业才开始系统地培育奶牛品种并建立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体系,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然而,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宽松环境与和谐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回顾甘肃奶业历史沿革、创业轨迹的基础上,剖析了奶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存在问题,提出甘肃奶业发展要破题,关键是走农牧结合之路,将种草养畜,特别是把种苜蓿养奶牛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对待,明确提出建立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大目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甘肃奶业回顾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奶业的发展历程,针对奶业发展的4个阶段,提出了有益于加快甘肃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和思考.甘肃农业发展要破题,关键是种草养畜,特别要把种牧草(苜蓿)养奶牛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对待.只有这样,再经过7~9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使甘肃省年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40kq.  相似文献   
10.
《圣经》上说:“天堂,就是有牛奶和蜂蜜的地方”。而奶业合作社就是有新鲜的牛奶和新鲜的蜂蜜。国内外合作化运动互助精神和实践经验证明,各具特色的蓬勃发展的奶业合作社推进了奶业产业化进程,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奶业合作社,是实现奶业产加销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坚信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必将推动我国奶业合作社高潮的到来并迎来奶业文明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