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述饲用灌木的特性,单宁的分布以及理化性质,剖析了单宁的作用机理和生物活性以及测定方法,重点阐述单宁对反刍动物抗营养与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直播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直播油菜品种比较试验,验证各品种在九江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浔油8号、德油5号是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油菜新品种,为大田生产选用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等,是一种色泽艳丽,肉质嫩滑的优质珍稀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1])。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经常食用大球盖菇,可以增强人体机能,抑制疾病的发生~([2])。赣北是稻油主产区,因油菜收益下降,种植一季水稻后抛荒冬闲田较多,同时有丰富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油菜品种浔油9号为试验材料,进行连续4 a的油稻轮作秸秆还田试验,设置油稻两季秸秆均不还田(CK),油稻两季秸秆均还田(TA),水稻秸秆还田、油菜秸秆不还田(TS),水稻秸秆不还田、油菜秸秆还田(TY)4个不同处理,研究周年秸秆还田对两季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周年秸秆还田方式使油菜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A处理的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增加,TS处理对每果粒数的影响更显著,而TY处理的分枝部位显著提高,但TS处理对油菜的产量提升效果最佳;周年秸秆还田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水稻植株的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提高了植株结实率,进而使产量提升,其中TY处理的效果更佳。连续4 a的周年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单季作物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比双季作物秸秆还田更好,以TS处理的平均周年产量为最高,达到9 890 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复合菌肥在棉花生产上的作用,了解其对棉花的生育进程、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肥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浔油8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子对油菜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施氮肥量>种植密度>播种期;在赣北高产栽培条件下,浔油8号的最佳栽培配套技术为:10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17500株/667m2,纯氮施用量12.5 kg/667m2。油菜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南方冬季稻田资源利用率丰富,在稻田冬季空闲期间,充分利用土地,改变传统的露地种植方法,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种植马铃薯,可保温、保湿、控草,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在选地、选种、施肥、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总结,达到高产、稳产目的,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总结了庐山铜皮石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特性、栽培季节、栽培基质选用及准备、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为铜皮石斛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饲用灌木中单宁的分布及含量影响因素和理化性质,剖析了单宁的作用机理和生物活性以及测定方法,重点阐述了单宁对反刍动物抗营养与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草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颊草莓的茎尖和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茎尖剥离的大小、不同激素配比对草莓茎尖增殖、花药愈伤诱导分化成苗和幼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外植体最适的消毒时间、最佳茎尖剥离大小和最适合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和花药最适合的消毒时间分别为8、7min,最适的茎尖大小为0.3~0.5 mm,幼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25g/L+琼脂6g/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 MS+NAA 0.3mg/L+蔗糖25g/L+琼脂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