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2个小麦品种籽粒灌浆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ichards方程对小麦品种‘绵麦37’(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川麦42’(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灌浆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了2个品种的主要灌浆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在四川盆地,灌浆速率比灌浆持续时间更能影响小麦粒重,小麦粒重主要受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灌浆速率的影响,灌浆中期对粒重的贡献达到45%以上。通过以上结果,认为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实践中,要兼顾较长的灌浆持续期、较高的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以及抗倒伏性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绵阳 2 8号是四川绵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利用自己总结和创造的“E.G.S.C育种法”,聚 1 2个国内外知名品种之亲缘 ,经过 1 5年的杂交培育和选择而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 1 989年稳定成系 ,代号绵阳 89-3 1 1 ;1 995年参加全国区试 ,代号绵阳 3 1 1 ,1 996和 1 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全国两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绵阳 2 8号。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丰产性突出 ,增产潜力大  1 989~ 1 991年参加绵阳农科所产量鉴定试验、品比试验及四川省预试 ,产量为 4 445~550 0 kg/hm2 ,分别比对照绵阳 1 1号增产 1 2 .3 5%、9.4 2 …  相似文献   
3.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及其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C49S-89/J-17)系以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89为不育系,用自育品系J-17为恢复系组配而成的强优两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在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采用不育系种植密度8万/667m^2和2:20行比等技术制种, 其制种产量可达220kg/667m^2以上。是一个极具希望的两系杂交小麦强优组合。  相似文献   
4.
进行8种除草剂及其配伍防除甘蓝型油菜移栽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0%高特克乳油,5%精喹禾灵乳油+10%高特克乳油,12%烯草酮乳油+10%高特克乳油,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配伍药剂对禾本科杂草、阔叶草防除效果最好且对油菜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