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1.
[目的]分离筛选耐盐溶磷真菌用于改良低产盐碱土壤意义重大.[方法]利用PVK固体培养基培养、以透明圈法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生植物和农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溶磷真菌15株,用不同NaCl浓度的PDA培养基培养、用液体摇床培养测定耐盐性和溶解Ca3(P04)2能力;结果编号为F2、F19的2菌株最高可耐受盐浓度分别达到7%和9...  相似文献   
2.
以小孢子脱分化易诱导型(DD)和脱分化不易诱导型(ND)两种类型的7个茄子品(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药内源激素的差异以及低温(4 ℃/2 d)、变温处理(4 ℃/2 d+36 ℃/6 d)对花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生长状态下(CK),DD型材料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花药内源IAA、GA3和ABA含量显著高于ND型,ZR含量显著低于ND型。经低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较高,维持在CK相同水平|而N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GA3、ABA含量均显著上升,达到DD型CK水平。经变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仍基本维持在CK相同水平|GA3、ABA含量则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而ND型材料内源IAA、GA3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结合滨州市目前实施的城区行道树专项普查工作,从城市养护管理角度论述了城区行道树的应用现状。在分析当前行道树树种分布不均匀,缺失、长势衰弱,"小老树"现象严重、林相不齐且景观效果差等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逐条道路研究整治措施,提出重视优秀行道树种的推广,积极改善行道树结构,实施差异化复壮工程和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是滨州市改善城市道路绿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测定金针菇中总的粗多糖含量,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了金针菇多糖,通过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了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二者差值即为总的粗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金针菇中粗多糖含量为0.05 mg/mL;DNS法的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均较好,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和效率。DNS法操作简单,所受干扰较少,适合于快速测定金针菇样品中总的粗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5.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为功能基因的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基因组编辑效率成为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点,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结合CRISPR/Cas系统的作用原理、晶体结构,着重介绍目前提高编辑效率的最新研究进展,对CRISPR/Cas基因编辑效率的提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使用盐地产出植物,因此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植物在长期演化中主要形成嗜盐植物和非嗜盐植物两类,在细胞乃至群体处理盐的机制方面发生了广泛和深度的遗传变异。鉴于发掘植物耐盐、使植物耐盐和改变植物盐环境的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结合植物的演化扩展对植物耐盐的认识,从细胞机制、个体机制扩展到群体机制乃至多基因组参与的生态互作,进行以盐基因组学为视角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该领域的新近进展,对植物耐盐性进行演化和组学视角的回顾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植物耐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选取斜生栅藻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接种于含有低浓度无机锌(Zn~(2+))(0~16 mg/L)、六价铬(Cr~(6+))(0~2 mg/L)、无机铜(Cu~(2+))(0~4 mg/L)的培养基中,研究了斜生栅藻的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对重金属Zn~(2+)的生长耐受程度不超过8 mg/L,并且0~4 mg/L的添加量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r~(6+)的浓度范围是0~1.5 mg/L;斜生栅藻能耐重金属Cu~(2+)的浓度范围是0~2 mg/L。  相似文献   
9.
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化耕地的5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为开发盐碱地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结合解磷圈筛选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采用含不同NaCl浓度的LB培养基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利用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液体摇床培养试验测定菌株对多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能力。以盐碱化土壤为供试土壤,检验菌株在盐碱土壤中的应用潜力。共分离出27株解磷细菌,其中菌株B19被鉴定为杓兰泛菌(Pantoea cypripedii),该菌在0%~4%的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最高可耐受6%的盐浓度。B19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在Ca3(PO4)2为磷源的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上30 ℃培养3 d解磷圈的直径(D)为18 mm,与菌落直径(d)比达3.17;PVK液体培养试验表明,菌株B19对多种难溶性磷源都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Ca3(PO4)2、AlPO4、FePO4和磷矿粉溶磷量分别达230.2、72.1、153.2和28.5 mg/L。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B19菌可以显著提高盐碱化土壤的有效磷含量,10 d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6.2%。盆栽试验结果还表明,B19菌对小麦植株促生效果显著,说明解磷菌B19在改善盐碱化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鸭梨木废弃树枝、牛粪二次利用率,以二者为主料在鸭梨园内套栽大球盖菇,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