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3篇
  2007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带状根腐病     
<正> 一些有价值的行道树和观赏树对带状根腐病害是很敏感的。带状根腐病这个名称是从又长又圆又黑的近似鞋带的菌索中得名的,由受侵染的树皮层、根部或土壤中的一种真菌产生。这种病害又名密环菌根腐病、颈腐病和蘑菇状腐朽病。在行道树和观赏树之中,橡树和槭树显得最易被侵染,虽然这种病偶尔也加害于苹果、桦、刺槐、栗树、皇后树、桉树、栾树、连香树、落叶松、花楸、松树、悬铃木、杨、紫荆、杜鹃花及云杉。如果侵染条件具备,这种病害很可能在几乎所有的树和成年的乔灌木上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3.
块菌,一类充满神奇色彩的大型真菌,由于其某些成员是宴席上的珍稀佳肴,以及在农林业(菌根真菌)上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对我国人民来说,知之甚少。一九八七年的金秋十月,笔者随英国真菌学会组织的意大利块菌业考察团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考察。通过参  相似文献   
4.
笔者的《意大利块菌考察见闻》在《中国食用菌》刊登之后,收到了许多热心的读者的来信,其中许多人在信中要求对块菌采集方面的知识作进一步介绍。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采集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在我国的条件下的块菌采集方法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基于密闭取心方式的油层水淹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密闭取心方式,结合测井解释和数值模拟,了解油层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揭示水淹特征与油层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以及流体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吐哈低孔、低渗、低粘弱挥发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很好,不同开发期水淹剖面特征多样,水淹剖面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剩余油分布复杂,目前仍有一定的调控挖潜余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高潮的到来,植物病理学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正面临者新的挑战。电子计算机技术、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激光技术等不断向植物病理学领域渗透,推动植物病理学跨进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就新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作一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7.
1987年秋,英格兰某地方法院受理了一桩涉嫌采集毒蘑菇用作毒品的诉讼案。被告是一个男青年,他在野外采集回许多裸盖菇(Psilocybe semilan-ceata,一种致幻性毒蘑菇)。不久,警察在他家中发现这些干燥的裸盖菇,认为他是在制造毒品,有违法行为.在西方,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为了逃避现实,寻求刺激,长期服用或注射海洛因等毒品,吸毒(更  相似文献   
8.
前言桃疮痂病(Cladosporium carpophilum)是桃(Prunus persica)的一种重要病害,在世界各产桃区普遍发生,国内外有许多研究报道。桃疮痂病主要为害果实,在果实上产生黑褐色的斑点,常常引起病果表皮开裂,其裂口大小不一,大的可达20—30毫米长,3—5毫米深,小的裂口仅仅在病斑处微微开裂(图1)。开裂的病部为其它果腐病菌的侵染提供了侵入途径,从而导致果实进一步腐烂,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关于桃疮痂病与桃其它病害的相互关系,迄今尚未见有过深入研究的报道,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桃园病害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此作者对桃疮痂病与桃褐腐病及桃果腐烂病的相互关系作了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3—1987年 1.遗传工程在植物病理学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研究;2.新技术用于植物病害诊断及防治;3.电子计算机在植物病理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4.植物病害防治重点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移。  相似文献   
10.
<正> 锈菌是一大类植物寄生菌,全世界已知约5,000—6,000种,约300个属,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蕨类植物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锈菌都可以寄生,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锈菌的繁殖机构可产生五种孢子形态。寄生现象也很复杂。锈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是一类绝对寄生菌。但是,自从Hotson和Cutter(1951)人工培养苹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 juniperi-virginiana)以及Williams等(1966)人工培养小麦秆锈菌(P.graminis f.sp.tritici)的无菌锈孢子成功以来,关于锈菌人工培养的研究很活跃。另外,对精子器、锈孢子形态的研究也开始从新的角度进行,获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