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科学   4篇
  35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作了回顾与总结,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定量分析法和分形维数法,并简要地对各种方法作了评论,使读者对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明确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风水侵蚀交错带的研究 ,对景观、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GIS技术为支撑 ,定量计算出我国风水侵蚀带。在分布特征上 ,主要分布我国北方地区 ,其中以西部沙漠 ,北部山脉沿线为重 ,这种分布与气候、地貌分界有明显联系。 49.6 %风水侵蚀复合带的降水量小于 2 0 0mm。风水侵蚀复合带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 ,占 41.8% ,其次为耕地。两种类型的分布 ,草地以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交错分布为主 ;而耕地是有重心的分散分布。风水侵蚀复合带的总体侵蚀要强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和指示土地退化的生物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水分指数和土壤盐碱化4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每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基于ASTER,SPOT,TM,MODIS产品以及野外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对新疆艾比湖地区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的土地退化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且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土地退化研究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研究表明:艾比湖地区耕地退化现象普遍,占耕地总面积的55.78%,分布广,程度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壤水蚀区环境背景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上的 ,但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合理地选取环境背景因子与样本层的基础上 ,以GIS为技术支撑 ,采用等级打分的方法 ,运用因子分析 ,选取环境背景因子 ,从而对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GIS支持下的江西省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江西省为例 ,在合理地选择对水土流失有影响的生态环境因子基础上 ,利用土壤侵蚀公式计算值 ,按环境因子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危险程度 ,对各环境因子进行风险打分 ,在 ARC/ INFO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 ,同时选出主成分 ,把主成分与其权重相乘得到风险图 ,在 ARCVIEW下定出风险等级 ,从而对江西省的生态环境风险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轻度以上水蚀的百分比和水蚀综合指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第 6级高程带上 ,即在 10 0 0~ 35 0 0m的高程带上 ,分别为 49.2 %和 180。风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综合指数最高值分别为 5 99和 367,均在第 6级高程带上。冻融侵蚀综合指数最高值为 2 18,出现在第 8级高程带上。在各个高程带上均有水蚀分布 ,在 1,8级 ,极强和剧烈的水蚀分布比例几乎为 0 ,而在 6级高程带上 ,却均在 69.9%以上。高程等级从 1级到 5级 ,均以水蚀为主。在 6级 ,以水蚀和风蚀为主 ,分别占 5 1.1%和 45 .2 %。在 7和 8级 ,主要以冻融侵蚀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的空间格局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亚荣  张增祥等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3):132-134,F003
运用遥感与 GIS为技术支撑 ,以专家知识为依据 ,从而定量计算出中国的农牧与风水蚀交错区。在此基础上 ,阐述二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风水蚀交错区主要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 -阴山 ,秦岭 -祁连山一线分布的区域 ,农牧交错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与内蒙古接壤处 ,山西北部 ,陕西北部 ,到甘肃东部 ,秦岭以北 ,六盘山以东的地区 ,二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重合 ,使得我国 ,特别是北方地区存在两个生态脆弱区 ,这样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从生态重建的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同降雨带上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不同降雨量等级下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轻度以上水蚀的百分比和水蚀综合指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降雨量为 2 5 0~ 40 0 m m的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带上 ,分别为 5 5 .7%和 182。风蚀综合指数、冻融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综合指数的最高值分别为 6 40 ,192和 44 7,均出现在降雨量小于 2 0 0 mm的干旱地带上。在降雨量大于 16 0 0 mm的带上不存在冻融侵蚀。在湿润、潮湿和过湿的地带上主要以水蚀为主 ,均占 96 %以上。在半湿润地带上 ,水蚀也占优势 ,占 76 .1%。在半干旱地带上 ,水蚀、风蚀和冻融侵蚀接近于各占 30 %。在干旱地带上 ,以风蚀为主 ,占 5 8.6 %。  相似文献   
9.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演全国土壤湿度的DEM订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演土壤湿度的原理,是基于水分蒸发和植被蒸腾对地表温度的降低作用。随高程增加气温降低,气温影响地表温度,因而随高程增加气温对地表温度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地表温度t s进行订正,可以减少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使得经过DEM订正获取的TVDI,能更好地反映土壤湿度。订正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也表明,经过DEM订正获取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与实测值有更好的相关性,能更好地反映土壤湿度分布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目前对水土流失的风险评价研究不多。本研究以江西为例 ,在合理地选择对水土流失有影响的生态环境因子基础上 ,利用土壤侵蚀公式计算值 ,按环境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危险程度、对各环境因子进行风险评分 ,在ARC/INFO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