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3种灌水处理研究了菜用大豆品种毛豆292的鼓粒和需水特点.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始花期和鼓粒初期各灌水1次,能明显加快籽粒鼓粒速度,延长鼓粒持续期,促进籽粒饱满,增加标准荚数,提高鲜荚产量和标准荚产量.  相似文献   
3.
4.
为探讨直播水稻在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与品质的表现,研明直播水稻高产优质适宜的密度范围,以晚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在75~16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研究不同密度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5~120×104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呈上升趋势,随着直播密度的继续增加,产量下降。在75~120×104株/hm2密度范围内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差异不显著,随着密度的进一步增加,加工品质变差。在75~165×104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直播密度的增加,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大,胶稠度变小,蛋白质含量升高,蒸煮食味品质变劣。因此,在江苏里下河稻区,在105~135×104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不同直播密度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随直播密度的增加,稻米品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扬辐麦4号小麦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超高产栽培措施,主要包括:适期机械化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高效施肥,防御旱涝灾害、倒伏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抗逆应变技术。  相似文献   
6.
3个不同熟期的中粳稻品种直播比较:镇稻99为早熟中粳,抽穗成熟早,全生育期短,穗数多,穗型小,粒重及出米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偏低,售价高,每667m2产值及抗倒力中等;连粳7号为中熟中粳,抽穗期居中,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中等,穗型大,产量高,粒重、出米率、售价及每667m2产值低,茎秆抗倒力强,稳产性好;淮稻5号抽穗成熟期迟,全生育期长,穗数多,穗型中等,粒重、出米率、产量及每667m2产值较高,茎秆抗倒力弱,稳产性差。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小麦群个体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期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精量播种条件下播种期对群个体质量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主要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表明,10月29日适期播种,生育进程快,生育期早,全生育期长,一生总叶片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植株高,茎秆壮,分蘖发苗快,成穗率高,穗数足,穗型大,粒重高,产量高,蛋白质含量偏低,面筋含量较高,沉降值低,淀粉含量中等。从产量、品质方面综合考虑,10月23日至11月4日为适宜播种期,最佳播期为10月29日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近年来福建省种子产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入手,提出种子的新一轮创业。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是关键,要通过建设四大体系(即良种繁育生产体系,种子经营推广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种子管理体系),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产业体制。为此,(1)各级政府对种子产业的保护政策要落到实处;(2)加快良种更新更换速度;(3)抓精选小包装,提高统供率;(4)全面加强种子管理;(5)组建福建种业集团公司;(6)重视种子产业化人才的培养;(7)切实加强种子产业化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15%麦极可湿性粉剂是目前防除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十分理想的茎叶处理剂,冬前每公顷施用300 g,施药后30 d,它对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可达82.00%,药后90 d,它对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可达92.21%、鲜重防效可达95.86%,高于用900 m l/hm216.9%骠马的同期株防效80.38%、鲜重防效86.33%,并且它对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除草速度明显比每公顷用750 m l/hm26.9%骠马除草速度快。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江苏里下河地区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