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双孢蘑菇种内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收集到的15株双孢蘑菇品种的种内多态性进行AFLP指纹图谱及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为79%,在相异系数为0.2时被聚为三群;但从AFLP指纹图谱看,每个双孢蘑菇品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AFLP指纹图谱。试验证明:虽然由于双孢蘑菇自身保守的次级同宗配合遗传方式以及长期野生种质资源的匮乏.造成其种内相似性程度较高,但是利用AFLP标记技术仍然能够揭示双孢蘑菇品种内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用AFLP分析珍稀食用菌—松茸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 3对AFLP引物组合 ,研究了从四川省雅江县黄背高山栎林下采集的 10株松茸菌根菌基因组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AFLP图谱能较好地反映测试菌株的遗传特性 ,10株供试菌间具有高度的遗传相似性 ;10株供试菌株全部在 90 %相似性处聚在一起 ;在 92 %相似性水平上被分为 3个群。AFLP扩增引物Eco + 1/Mse + 1、Eco +2 /Mse + 2及Eco + 3 /Mse + 3的最佳用量分别为 1pmol/ 5pmol、0 .6pmol/ 10pmol和 0 .1pmol/ 8pmol。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进的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在酯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遗传性差异。进一步通过UPGMA平均连接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5株双孢蘑菇在酯酶同工酶上,当相似水平为0 63时聚为一类;在可溶性蛋白方面,当相似水平等于0 94时被聚为一类。结果说明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对于双孢蘑菇种级水平上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两者中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最佳。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石灰性紫色土上几种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比较了人工林与无林荒地(对照)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混交比1∶1)土壤的微生物总数分别比桤木纯林和柏木纯林高20%、53%,其中底层(15~20cm)土壤的微生物总数分别高30%、15%;芽孢杆菌全数及其与静止细胞数之比高于柏木纯林,但低于桤木纯林;3种林型的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和好气性纤维分解菌数量无明显差异;3种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显著高于无林荒地土壤。这说明在四川石灰性紫色土区营造人工林时,采用桤柏混植,比种植单一树种的纯林会收到更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试验法对土壤中五氯酚钠 (PCP -Na)紫外光度分析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酸化处理时H2 SO4 的用量是影响土壤PCP -Na回收率的主要因素 ,酸化时间次之 ,无机盐溶液对结果无影响。试验获得的最佳组合条件是 :用 0 0 0 5mol/L的H2 SO4 溶液酸化土样 30min ,控温蒸馏 ,馏出液用 0 2mol/L的NaOH定容 ,于32 0nm处直接测定土壤PCP -Na含量 ,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分离自四川省雅江县黄背高山栎林的松茸菌根菌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松茸菌落自然表面都相似,由大量致密的、直径约为1 2~3 2μm绒毛状菌丝构成。对F11菌株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1.多数松茸菌丝细胞直径为0 7~1 3μm,中空,仅见细胞壁和一些膜状结构;2.少数菌丝细胞内有单个的细胞核,位于非菌丝顶端区域,有明显的核仁;少数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3.菌丝具有明显的隔膜;4.有的松茸菌丝细胞有大量线粒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遗传标记技术的概况、理想分子标记标准、DNA标记技术发展现状,分子生态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了简要概述.目前在根瘤菌生态的研究中有两大问题尚待解决根瘤菌基因组与共生植物基因组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高效重组根瘤菌的环境释放与生物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新的技术和理论,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分子生态学的诞生正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