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基于GIS技术的甘肃河西啤酒大麦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弢  徐正芬  庞成  毛竹馨 《农学学报》2015,5(7):121-125
[目的]研究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气候资源,以期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大麦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啤酒大麦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选取年≥0℃积温、幼穗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灌桨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平均温度及年日照时数4项气候要素作为啤酒大麦的气候区划指标,用甘肃河西地区20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标准气候统计资料和1:25万地理信息资料, 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推算模型, 利用GIS技术和专家评分法,[结果]对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大麦进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分为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3个区域。[结论]结果表明,适宜区主要位于沿祁连山北麓一线和马鬃山附近地区12个县(区、市)海拔在1500~2200m之间地区。  相似文献   
2.
暴雨洪涝灾害是在一定孕灾环境下,由暴雨洪水引起,导致人口、经济、社会等受到危害的现象。本文针对河西走廊暴雨灾害,分析其致灾机制,探讨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给出暴雨灾害减灾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候暖湿变化对黑河流域绿洲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河流域上中游6个气象台站1959—2009年气象资料,黑河50年流量资料及张掖市30年小麦、玉米生育资料,探讨流域气候变暖、增湿背景下农业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作物布局、生育期进程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黑河流域增温趋势明显,中、上游地区增温趋势尤为显著,其上游地区倾向率最大,达0.53℃·10a-1,中游地区达0.35℃·10a-1;热量条件好转,≥0℃积温,上游、中游、中下游分别比60年代增加151.1℃、387.6℃、247.3℃;降水趋势中游地区变化平缓,中、上游地区秋、冬两季明显增加,其倾向率中游地区达3.38 mm·10a-1,上游地区达13.87 mm·10a-1;气候变暖、增湿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使农业生产潜力增大,但水、热不同季,时空差异大,使易受春旱和春末夏初干旱威胁的高耗水、喜温凉气候的春小麦、水稻等作物产量增长趋势变缓,生育进程加快,发育期缩短,近10年春小麦发育期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缩短了4 d,适宜种植区面积减小,品质下降;而品质好,经济效益高且喜温的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区面积扩大,种植海拔上限提升,玉米中晚熟品种种植适宜区上限高度已由海拔1 500 m提升到海拔1 800 m左右,作物发育期延长,近10年发育期比20世纪80年代延长了13 d,产量提高;气候湿润指数呈周期性波动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以后由于流域内增温幅度大于增湿幅度,水、热增长趋势失衡,使得气候湿润指数缓慢下降。导致高山冰川、积雪融化速度加快,河流来水量增加,水资源过度消耗,对流域内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庞成  郑学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05-1007,1015
利用张掖站的日照观测资料,对张掖市甘州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955~2009年甘州区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略增加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3.67 h,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50年代最小,60年代最大,差值205.8 h。各季日照时数为春夏增加,秋冬减少,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742 5、0.448 4、-0.121 5、-0.722 9 h/a。各月日照时数4、6月增加明显,9月减少明显。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甘州区太阳能可利用天数近39年为298 d/a,近半年时间超过26 d/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