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通过灭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对转双价(Bt+CpTI)棉和常规棉石远321的侵染率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转双价棉与同源常规棉之间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在同一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但植株氮、磷养分含量在一些时期明显不同,其变化随棉花品种、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转双价棉苗期根系全氮和蕾期、吐絮期地上部全磷以及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根系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棉(P<0.05),而蕾期地上部全氮和吐絮期根系全氮显著低于常规棉(P<0.05)。聚类分析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植株养分含量变化主要受生长时期的影响,转双价棉种植对其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新入侵我国的一种恶性杂草,研究其化学计量特征可以了解入侵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适应策略.通过网室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土壤N、P添加对黄顶菊植株生长、N、P化学计量特征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P添加比例相同条件下,养分水平对叶片N:P的影响显着;随着N、P添加量的增加,叶片N:P比显着下降,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均显着增加,其中高N素比例对叶片N:P影响最大,当叶片N:P比>21.24时,植株生长速率较低,符合生长速率假说.土壤N和叶片N含量与黄顶菊叶片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黄顶菊叶片N(P)含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随着土壤N(P)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黄顶菊叶片N:P<20.86为N限制,叶片N:P>21.24为P限制.  相似文献   
3.
缺乏专性天敌可能是外来植物扩散蔓延的原因之一.生物防治是环境友好且高效的防除方法,而人工模拟天敌危害对植物的生长、再生指标影响的效果与自然天敌的效果相似.在田间条件下,对入侵植物黄顶菊进行不同程度模拟天敌危害处理,探讨对黄顶菊生长、再生能力影响的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轻度处理和摘顶处理下黄顶菊生物量、株高、分枝数、花蕾数、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指标表现出超补偿效应,只有重度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轻度至重度处理初始荧光(F0)则显著高于对照和摘顶处理,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则显著降低.分析发现,分枝数、花蕾数、生物量等具很高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显示黄顶菊的生长指标对模拟天敌危害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综上,轻度天敌危害对黄顶菊无明显抑制作用,重度危害对黄顶菊的生长、开花结实抑制效果最为理想.生产实践中建议结合其他方法以实现对黄顶菊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茶产业是我国农业体系中重要特色产业,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厘清茶业高素质农民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培育过程中存在培育主体系统合力不够、潜在选育对象不足不优、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课程内容适应性不强、培育形式灵活性不足、支持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尝试提出搭建全国性茶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挖掘潜在培育对象、拓宽师资渠道、建设特色课程等优化路径,培育具有爱茶懂茶的高素质农民,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茶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黄顶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黄顶菊生长限制性元素,研究了三种生境(Ⅰ为水边,Ⅱ为农田,Ⅲ为荒地)黄顶菊植株养分计量特征及其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生境黄顶菊入侵地土壤C、N、C:P和N:P均为Ⅲ>Ⅰ>Ⅱ,P为Ⅰ>Ⅱ>Ⅲ,C:N为Ⅲ>Ⅱ>Ⅰ(P<0.05);三种生境黄顶菊叶片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N和P含量为Ⅰ显著高于Ⅱ和Ⅲ,C:N、C:P和 N:P相反(P<0.05);叶片和土壤在P、C:N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C:P、N:P均相关性不显著;土壤C-N间呈显著正相关,而C-P、N-P间均相关性不显著;叶片N-P间呈显著正相关,而C-N、C-P间均相关性不显著。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有机质和N素的改变是协同进行的。水边黄顶菊生长受N限制,农田和荒地黄顶菊生长受P限制。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