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世明  宋书巧  屠爽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46-18447
针对目前广西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学者的观点,以南宁市扬美古镇旅游开发如何为北部湾南宁大都市建设服务为例,提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防城港市的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主要虫害——柚木驼蛾和广州小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探讨基础上,比较分析整治周边生态环境、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4种防治措施的效果及不足。从红树林所处的生态环境出发,提出保护红树林陆地生态环境,保护害虫天敌,为鸟类、寄生类昆虫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才是防治害虫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传统方法估算土壤侵蚀量限制因素过多,USLE方程为土壤侵蚀量估算提供了一般算法,但是USLE方程中各因子的求算没有通用方法,在各个研究区域的运用难以量化。对基于GIS的USLE方程各因子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给出了基于GIS技术USLE估算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一般方法,以提高USLE方程在我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恭城县基于桃树生态种植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石漠化不仅导致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还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恭城县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10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基于桃树生态种植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恭城县石漠化治理存在物种配置较简单、种植方式不合理、未制定石漠化治理规划、树龄老化等问题,并探讨了恭城县基于桃树生态种植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右江河谷生态农业模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右江河谷生态农业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右江河谷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生态农业带来的联动效应;介绍右江河谷生态农业推广模式;分析右江河谷生态农业中存在的生态农业模式单一、沼气池的规模不合理、沼气利用形式单一、生态农业的视角和功能没有完全体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根据大环江流域自然地理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R)、土壤可蚀性(K)、地形(LS)和地表覆盖(C)作为大环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因子,运用GIS技术对该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环江流域土壤侵蚀以中度敏感及其以下级别为主,所占面积比重为73.61%,其中极敏感区占10.05%,分布在南部边缘,微度敏感区占14.23%,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地区。分析了影响该流域土壤侵蚀敏感空间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体系现状,分析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不足,包括缺乏专门立法、体系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操作性不强和滞后性等问题.通过对国外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稀土镧对桑树生长及桑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稀土镧对桑树生长及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镧对桑树生物量及桑叶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镧(≤30mg/kg)可促进桑树生物量的生长及桑叶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增加,30mg/kg时达到最大值,而镧浓度在高于30mg/kg时对桑树生物量的生长及可溶性糖、淀粉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当镧浓度达到试验设置的最高浓度600mg/kg时,桑树植株矮小,叶片生长明显受阻。[结论]该研究为稀土镧的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改良剂对土壤中重金属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样品,分别加入NaOH溶液、CaO固体、Na2S溶液、Na2CO3固体、C9H7NO溶液作为改良剂,采用逐步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相态进行浸提和萃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每种形态铅的浓度;最后分析了土壤中Pb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有改良剂的土壤中,各种存在形态的重金属铅的含量均有所变化,与没加改良剂的土壤相比,Pb的可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特别是在pH-7,加入8-羟基喹啉后降低了92.63%。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区域土壤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Arc GIS技术与分形理论对喀斯特小流域土壤重金属Cd元素的异常下限值进行研究,通过含量-面积方法确定了喀斯特小流域土壤重金属Cd元素异常下限值为1.07 mg/kg。通过与传统方法 (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和85%累计频率法进行对比,表明分形方法确定的异常区域是有效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