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法国引进数百份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同时对特殊材料进行诱变处理,由此得到一大批优异突变体。本文阐述了法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特点、诱变利用的方法和育种经验,以期对山东小麦育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法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法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的年总产量均达到4000×10 4t。从种质的创新,到籽粒向产品的转化,甚至到成品的消耗,以及整个生产链上可追溯的各个环节都是育种家工作的范围。自1999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与法国利玛格兰种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科技人员进行了多次互访,先后引进大批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及其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原502是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成穗稳定在600万/hm2以上,穗粒数37粒以上,千粒重稳定在42 g以上,产量构成三因素合理。资源创新、穿梭育种和稳定品系多点鉴定是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进种质具有穗长、小穗数多、分蘖成穗多等有利性状;穗粒数表现突出,但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表现出红色籽粒、植株偏高的不利特点。法国小麦种质较当地推广品种抽穗期延后8~11天,灌浆后期高温逼熟,导致粒重降低,不经改造很难直接利用。经过诱变处理选出的法国小麦种质早熟突变体生育期明显缩短,有的抽穗期已经接近当地品种,同时也选育得到白粒突变体;试验中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多于当地品种,穗长和小穗数也优于当地品种;多数突变体株高虽得到降低,但生产中直接利用仍有难度,只能作为"中间体"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节水丰产性小麦品种,以灌溉次数为主处理,以10个主要推广品种为副处理,研究各品种在不同灌溉次数下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表现。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10个品种的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一致性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抗旱、节水、丰产性好的品种鲁原502、山农22和泰农18,这为节水丰产性小麦品种的选用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7个参试的引进种质均具有较高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指数,6个的拉伸面积和最高拉伸阻力高于当地主推高产品种。其中NSA99-0151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最大拉伸阻力优于当地优质品种济麦20,Apache的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也高于济麦20,二者弱化度均低于济麦20。6个通过诱变选育出的早熟突变系的吸水率、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延伸度同其各自相应的原始对照比较,升高与降低比例为3∶3,其余测试指标也是有升有降。这表明在诱变改造法国小麦种质过程中,通过品质鉴定不但能够筛选出保持原有良好品质的早熟突变系,而且还存在着选择提高的可能性。早熟突变系2009FS2635稳定时间23.10 min,弱化度只有8.67 FU,粉质指数达311.67,优于济麦20。  相似文献   
7.
氮磷配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究氮磷配施对小麦干物质向籽粒分配的调控效应,以高产小麦品种‘鲁原502'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磷处理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等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适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可促进小麦起身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以及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的分配,对越冬前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影响。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以及对籽粒贡献率,同时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总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增加施磷量则可提高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总转运量以及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增加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可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进而增加产量。研究结果表明,240kg·hm~(-2) N、100kg·hm~(-2) P_2O_5(N_2P_2)处理可作为黄淮麦区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获得高产的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8.
航天搭载小麦种子SP3代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航天搭载对小麦籽粒的诱变效应,给航天诱变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和SRAP技术对航天搭载小麦品种白硬冬2号SP3 代种子的醇溶蛋白和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能够诱发醇溶蛋白和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在15个SP3代材料中,有8个材料的醇溶蛋白组成发生了变异,醇溶蛋白四个分区对航天诱变的敏感程度不同,以ω区最为敏感,产生的变异最多。利用25对SRAP引物对15个SP3代材料的基因组DNA变异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227条多态性条带,15个小麦航天诱变后代材料与对照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1-0.937。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小麦科学防病和抗(耐)病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在小麦黄花叶病重发区,以当地种植品种和黄淮冬麦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黄花叶病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春季总茎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小麦品种临麦4号和矮抗58于起身期(3月11日)开始出现症状,与无症状的临麦4号植株(LM4-N)相比,发病的临麦4号植株(LM4-S)的叶片SPAD值由52.4降至37.3;拔节后期(4月10日)所有品种SPAD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然而,与LM4-N相比,拔节后期LM4-S单位面积总茎数减少51.4%,干物质积累量降低42.2%;成熟期LM4-S单位面积穗数降低21.2%,穗粒数降低24.5%,籽粒产量降低2 944.3kg·hm-2,降幅38.3%。而该病对本研究中的其他抗病表现较好的品种鲁原502、济麦22、良星99和烟农24均未产生显著影响。结合各品种的产量表现,建议在小麦黄花叶病发病地区种植推广鲁原502、济麦22等高产、抗(耐)病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国审小麦新品种鲁原50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原502小麦是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杂交,经田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高抗倒伏的特点,2011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对鲁原502小麦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