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八仙花的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进行增殖培养.结果表明:适宜八仙花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方法是利用0.1%氯化汞(HgC l2)灭菌7 m in;不同类型的八仙花外植体在初代培养时的增殖效果不同,茎尖在培养过程中首先伸长生长,然后陆续长出侧芽,表明八仙花的茎尖是比较适合用来进行增殖培养的外植体;继代培养以MS+6-BA 1.0 mg.L-1+IBA0.12 mg.L-1为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侧芽在1/2 MS+IBA 0.2 mg.L-1培养基中生根率和单苗根数量均较高,说明1/2 MS+IBA 0.2 mg.L-1为较好的不定根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的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结构以及生殖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建植密度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9月末停止生长期,经过2个生长季的营养繁殖,在第二个生长季末,不同建植方式的种群生殖株、营养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RAⅠ(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RAⅡ(花序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RAⅢ(成熟饱满子粒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均随密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肥披碱草种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生殖分蘖株、花序和成熟饱满子粒等有性生殖构件。同为密度45株·m-2,分蘖苗建植的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RAⅠ、RAⅡ、RAⅢ均高于实生苗建植的种群(P0.05);而营养分蘖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皆小于实生苗建植的肥披碱草种群(P0.05);两种建植方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构件中,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数量和生物量皆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数量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生物量以生殖株所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移动光传送网十一期传输线路工程穿越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段的工程概况,根据工程特点阐述了由于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造成的影响,分别从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生态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期进行详细阐述,最后提出可行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在6个NaCl浓度梯度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及耐盐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耐盐能力依次为甘农3号>三得利>苜蓿王>德宝>甘农1号.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在NaCl浓度为100mmol·L-1时的发芽率均高于对照发芽率的5...  相似文献   
5.
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进行金枝柳组织培养试验,探讨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激素含量的增高,形成愈伤组织的量也增多;在MS+1.0 mg/L 6-BA+0.1 mg/L IBA培养基中的不定芽增殖数量最多(18.8),无根苗在1/2 MS+IBA 1.0 mg/L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96%);金枝柳试管苗移栽到腐殖土中成活率最高(97%),河沙中成活率次之(76%),旱田土上成活率最低(58%).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分布范围、现状,及沙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根据在西部调查了解的情况提出几种治理沙化土地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土壤诱集和分离培养方法,首次用国产大豆感病品种合丰25号和国产抗生素替代已报道的国外感病品种和抗生素,对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进口的2批共约10万吨大豆所取的样品中直接检出大豆疫病菌(Phytophythora sojae)。这一结果也表明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合丰25号大豆品种对来自美国的大豆疫病是感病的。因此,加强对进口美国大豆的检疫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