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人工饲料、豌豆蚜)对异色瓢虫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蛹和成虫的黑化程度及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两个表型对食物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食物种类对黑化突变体蛹背部黑斑数目无影响,但取食人工饲料时蛹表皮的黑化程度更高;野生型蛹背部黑斑数目及黑化程度均是人工饲料处理显著高于豌豆蚜处理。对雌成虫,取食人工饲料会显著增加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鞘翅黑斑数目及黑化程度;对雄成虫,食物类型对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鞘翅黑斑数目也有显著影响,但不影响突变体的黑化程度。黑化突变体与野生型雌雄成虫取食人工饲料后,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于取食豌豆蚜的处理;在取食豌豆蚜的处理中,黑化突变体雌虫鞘翅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上述结果表明,黑化突变体自身及其响应食物变化引起的色素沉积规律较野生型有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异色瓢虫的色素沉积规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效人工饲料是规模化生产捕食性瓢虫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大多数非昆虫源人工饲料的饲养效果较差。植物花粉富含丰富的营养与非营养成分,是捕食性瓢虫在自然条件下的重要替代猎物。但目前鲜有将其作为人工饲料成分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在异色瓢虫基础人工饲料(对照)中补充添加三个不同浓度的玉米花粉与玫瑰花粉,以上述饲料饲喂幼虫,旨在评价花粉在改进人工饲料品质中的应用潜力及花粉类型与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幼虫取食花粉添加饲料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68.33%~83.33%)显著高于取食对照饲料(36.67%),但发育时间与新羽化成虫体质量无明显差异。花粉种类及添加浓度对幼虫生长具有明显影响,以高浓度玫瑰花粉(RS-H)与中浓度玉米花粉(MZ-M)添加饲料的饲养效果最好,发育至成虫的存活率分别高达83.33%与80.00%。本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花粉可明显提升人工饲料品质,RS-H与MZ-M在异色瓢虫幼虫室内规模化饲养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为了探究贮藏前补充人工饲料对该瓢虫低温耐受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贮藏前对新羽化成虫饲喂人工饲料(简称AD)及豌豆蚜(对照,简称AP),以6℃下不同时间后的适合度来评价两个处理的低温耐受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AD成虫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60 d时降至80%,但AP在整个贮藏期均具有较高存活率(>95%)且AP-45显著高于AD-45;AD成虫体质量损失随贮藏时间延长也显著增加,但均低于AP;AD-60仍具较高生殖力(产卵量为46.4粒,孵化率为80.6%),与AP-60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可作为七星瓢虫成虫贮藏前的一种替代食物,将在进一步开发经济、高效的低温贮藏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2%、4%、6%的凝固剂(卡拉胶、食用明胶、海藻酸钠),探究异色瓢虫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及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添加食用明胶效果相对较好,部分幼虫可发育至成虫,但对存活率具不利影响,且各龄期的发育时间较不添加凝固剂显著延长;添加海藻酸钠的效果最差,所有幼虫不能正常化蛹,当人工饲料中海藻酸钠的浓度为6%时几乎无幼虫能正常发育至2龄。综合来看,添加3种凝固剂的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昆虫受精孔是在卵子发生后期,由滤泡细胞分化形成的微小孔道,在多数昆虫的卵壳上形成开口,是精子进入成熟卵的重要通道。受精孔区的形态结构或受精孔数目在不同昆虫中均存在较大差异,已作为重要的形态依据应用于一些种类的分类学研究中,同时研究表明鳞翅目昆虫受精孔数目与其生殖特性具有协同进化关系。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许多昆虫的受精孔数目常受交配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且在少数种类的突变体中也具有显著变化。目前,国内外关于受精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受精孔区的形态观察与描述,而对其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节机制研究较少。故对昆虫受精孔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人们深入研究昆虫受精孔的形成机制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是我国苜蓿重要的天敌昆虫,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是严重为害苜蓿的刺吸类害虫。为探究异色瓢虫对豌豆蚜和牛角花齿蓟马的生防潜力,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猎物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对两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豌豆蚜2~3龄若蚜的捕食能力最强,雌成虫次之,异色瓢虫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减少而逐渐降低。另外,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较弱。不同龄期的异色瓢虫分别对豌豆蚜2~3龄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猎物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以3种不同数量比例(豌豆蚜:蓟马=40:80头、60:60头、80:40头)共存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D)均大于1,表明4龄幼虫对豌豆蚜表现较强的正捕食偏好性;但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猎物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雌成虫对两种猎物无明显的捕食偏好。综上表明异色瓢虫对苜蓿豌豆蚜若蚜和牛角花齿蓟马成虫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两个稳定遗传的异色瓢虫体色突变体(黑化ML和浅色GR)在取食人工饲料后的生物学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以存活率、发育时间、新羽化成虫体质量及繁殖力作为适合度参数来进行评价,并与野生型(WT,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化型的异色瓢虫存活率在1龄高达100%,在4龄和蛹期均为77%,显著高于浅色型;此外,黑化型的蛹均能正常羽化,而浅色和野生型的羽化率分别为64.3%和78.8%,且部分新羽化成虫鞘翅畸形。黑化型3龄幼虫(5.5 d)及总发育历期(27.4 d)均显著长于浅色(4.8 d、25.9 d)和野生型(4.9 d、24.5 d),所得新羽化雌雄成虫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浅色型。3种表型异色瓢虫的日均产卵量和孵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黑化突变体幼虫取食人工饲料后的适合度明显优于浅色突变体及野生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