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测定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大小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及穗长是影响单穗粒重的主要性状,以高产为目标的育种途径应该选育大穗、多籽、粒重、出籽率高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田间喷雾试验表明,其对小麦、玉米的出苗和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但严重阻碍复种和后茬油菜等双子叶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生产上应避免在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施药田复种或后茬种植双子叶作物.同时表明对春小麦田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优于目前生产上常用药剂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且对小麦、玉米安全,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建议用药时间为小麦3叶1心、杂草2叶1心期,用药量为225 g/hm2对水900 L.  相似文献   
3.
全膜玉米套种小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玉米套种小油菜是武威市平川井灌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由于小油菜生长收获期短,在玉米生长前期套种于玉米行间能充分利用土地与光热资源,不仅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量达到11 250 kg/hm2以上,而且可收小油菜4 500 kg/hm2以上,小油菜作为脱水加工用实现增收15 00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小麦根病主要由全蚀病菌,离蠕孢,镰刀菌,丝核菌,链格孢菌等病原复合侵染所致。目送对该病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彻底防治方法,用粉锈宁拌种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效,拌种时粉锈宁的用量以种子量的6‰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准确认定地类性质是合理利用和依法监管土地的必要前提,是职能部门充分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对有效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未利用地、草地及草原等地类为主要讨论重点,对其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辨析,以期能给实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类型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禁牧封育、冷季放牧和常年放牧三种利用方式对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放牧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且禁牧和冷季放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冷季放牧显著降低了温性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P<0.05);禁牧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常年放牧(P<0.05),禁牧和冷季放牧对温性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武威巿有天然草原面积170多万hm~2。通过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行牧草良种项目、严格资金管理及落实配套政策等多种措施,草原补奖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草原植被有了明显恢复,草原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草原牧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原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全膜玉米套种大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玉米套种大蒜是在露地或半膜玉米套种大蒜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 ,其可使粮菜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实现高产、高效。通过多年实践 ,该种植模式的玉米产量达1 1 2 5 0 kg/ hm2 ,收大蒜 45万头 / hm2 ,蒜薹产量达90 0 0 kg/ hm2 ,适宜在武威市平川井灌区及同类地区栽培。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 整地施肥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灌水方便、肥力较好的地块 ,前茬以春小麦、豆类、瓜类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冬灌。播前耙松耕层 ,镇压耱平 ,做到地平、地净、土细、墒足。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基肥 ,一般…  相似文献   
10.
粗绿黄丽金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绿黄丽金龟(Rhombonyx holoserieea Fabricius.)是武威地区金龟类的优势种,成虫取食榆树、马铃薯、苹果、葡萄叶片。幼虫为害马铃薯种苗,薯块(被害率9-15.6%),发芽的玉米种子及小麦(被害率8%-25.9%)。在武威地区常年发生30万亩,严重面积10万亩,除高寒山区外,沿山灌区、平川灌区及沙漠干旱区均有分布。1986-1991年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