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银缕梅开花过程与花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珍稀植物银缕梅花序、苞片、花丝、花药的形态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银缕梅的盛花期在3月10~21日,花序为短总状花序,同一花序的上下两组花之间有一短轴,上面的一组为两性花,下面的一组为雄花,花序的苞片数量为(10)12~13(14),每朵花的雄蕊数量为(5)9~15(16),没有发现雌雄蕊异熟现象.结合野生种群的结构和引种栽培的情况看,银缕梅是强阳性树种,造成银缕梅濒危的主要原因是所处地郁蔽度高,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2.
对华东植物区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了整理,分析了不同属种在本区的分布范围及分布规律,并探 讨了华东植物区的木兰科植物的来源、特有和分化以及和其它植物区的联系.华东植物区木兰科植物分布不均衡,南部分布的种类较多,且以常绿种类为主,向北的种类逐步减少,并以落叶树种居多,和本区植被地带分布相一致.本区还存在一个特有现象中心和一个次级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红豆杉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南方红豆杉ISSR-PCR扩增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较佳的南方红豆杉ISSR-PCR的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 60 ng,10×PCR buffer 2.0μL,25 mmol/L的MgCl21.0μL,2.5 mmol/L的dNTPs 1.0μL,10μmol/L的引物1.0μL和反应酶0.2 U。适宜的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41个PCR循环(94℃变性30 s,54.5℃退火45 s),72℃延伸80 s,72℃延伸5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4.
浅谈江苏园林绿化中常绿、落叶树种的配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常绿、落叶树种的生态习性及江苏省常绿树种的自然分布特点,探讨了落叶、常绿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利用。认为徐淮地区、里下河、滨海盐土区不适宜常绿树种的生长,树种配植应为落叶阔叶树,而盱眙、六合丘陵、宁镇山脉及茅山山脉和长江三角洲丘陵地区可栽植少量耐寒性较强的常绿树种,但应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而在太湖沿岸及宜兴、溧阳较为适宜常绿阔叶树种的生长,可考虑增加常绿阔叶树种的种类及栽培规模。并认为,不必刻意追求单一的景观效果,常绿、阔叶树树种均具园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永瓣藤不同基质、插条部位和光照对扦插繁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永瓣藤的迁地保存。[方法]采用不同插条部位、不同基质对永瓣藤进行扦插繁殖,并进行不同光照试验。[结果]永瓣藤扦插生根率较高,是适合永瓣藤繁殖的有效手段;含有机质、保水性好、透气性好的基质适合永瓣藤的扦插繁殖;全光照或郁闭的环境抑制永瓣藤的营养生长,散射光条件下永瓣藤营养生长较好,永瓣藤生殖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过于郁闭的环境不利于永瓣藤的生殖生长。[结论]该研究有利于对永瓣藤的种质资源进行保存、保护,加大种群数量,为永瓣藤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灰楸20个无性系的2年生健壮枝条为材料,进行了催芽技术和萌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楸种下不同类型及无性系枝条的萌芽能力差异显著,灰楸(原变型)的萌芽力最强,H003和H005的萌芽数分别为5.20个/m和5.00个/m.白花灰楸的萌芽力最弱,H013和11015分别只有2.43个/m和2.57个/m.萌芽力与催芽时间和温湿度关系密切,埋条以50d左右为宜,室温、床温和湿度保持在20~25℃、15~20℃和70%左右为宜.枝条粗度与萌芽力有一定关系,粗枝条的萌芽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江苏药用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江苏有药用植物1300种以上。其中多种植物除了具有药用价值之外。还具有美丽奇特的花,叶或果实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内具体叙述了江苏药用观赏植物资源及分布,用途,利用前景,这为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合理开发利用药用观赏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法(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0个类型156个单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6个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的14个引物共扩增出190条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86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7.89%。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0 9,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46 3,基因多样度(Ht)为0.296 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97 1,基因流(Nm)为0.759 2。分析结果表明,楸树各类型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9.71%,类型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60.29%,约为类型间变异的L 5倍,说明中国楸树类型内的变异在其遗传变异中占主导地位。楸树类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68 4和0.984 9之间,平均为0.863 7。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可将楸树10个类型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