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项目参与性评估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项目已实施了近6年。为了解项目实施效果,于2000年12月18日和2001年1月3-4日,项目组与试验区及周边非试验区的干部村民一起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参与性的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使项目组研究人员与试验区村民对项目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了共识,为也进一步的推广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山区社区水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山区社区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是修建参与式的水资源利用的基础设施及建立参与式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管理,改善了山区社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资源有价,有偿使用,有偿服务保证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隆昌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危害程度偏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环境友好型植物保护措施已在各地推广多年。本文主要结合隆昌市多年开展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与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柑橘是我国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由于柑橘易受病害侵袭,造成减产,影响经济效益。本文结合隆昌市多年柑橘绿色防控经验,对其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中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在试验区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但要挑战数千年来形成的主流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达到持续、公平的经济发展目标,仍须长时间的策略干预,即满足弱势妇女群体的实际需求、培养能力,有组织地实现弱势妇女群体进入发展主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夏园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11-113
造成山区农村社区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供水设施缺乏和管理缺位是两大主要原因。中澳重庆综合扶贫项目通过参与式监测评估的手段,加强了其投入的农村社区管道供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持续有效地解决了138个农村社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为我国农村人饮工程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毕节地区土法炼锌废弃场地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赫章县三岔河流域上游妈姑镇的黑泥和天桥村炼锌废渣和废弃场地,及六冲河流域上游的野马川镇的尖山村炼锌废渣和废弃场地是毕节地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镉、铅、锌在土法炼锌区及周边农村社区存在很高的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隆昌市具有柑橘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近几年在隆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柑橘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柑橘产业是隆昌的主要产业之一。为了确保隆昌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从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稻粒黑粉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的分子技术,内参基因的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稻粒黑粉病是一种全球性水稻真菌病害,目前没有关于稻粒黑粉病菌内参基因的报道。本文选择6个常用内参基因,对其在稻粒黑粉病菌不同菌株、不同生活史阶段和不同浓度Basta处理3组生物学样本中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经geNorm3.5、NormFinder0.953及BestKeeper1.0软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浓度Basta处理生物学样本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UBQGAPDHEF1α,最优组合分别为UBQ/GAPDHUBQ/GAPDHEF1α/GAPDH。本研究结果为稻粒黑粉病菌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他真菌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世界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揭示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理对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对立枯丝核菌AG1 IA的自然突变不致病菌株Rs3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研究以及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关键致病基因的突变,探寻其致病力丧失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AG1 IA相比,不致病菌株Rs3具有生长慢、接种水稻叶片不产生侵染附着结构,以及不导致水稻产生坏死病斑等生物学特点。而重测序结果分析显示,与野生型AG1 IA相比,不致病菌株Rs3的基因组范围内存在大量的突变,包括SNP和Indel,其中涉及与菌丝生长相关的actin基因,致病相关的cAMP通路、MAPK通路和钙离子信号等通路基因,以及效应因子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水稻纹枯病菌不致病菌株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以及基因组层面上的基因突变分析,从菌株对寄主的识别、侵染生长和致病信号通路方面揭示了Rs3致病力丧失的可能原因,为后续纹枯病菌关键致病因子的发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