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棉花种子拌种剂——五西合剂,因多年停产,棉种多未用药处理,以致棉苗根病普遍猖獗,造成缺苗断垅,既增加补播工本,又影响产量品质。1978—1979年曾试验比较了十几种药剂对棉苗根病的防治效果,探索出三种药剂优于五西合剂,可以代替五西合剂防治棉苗根病用。40%杀疽灵和25%杀疽灵一萎锈灵(1:1),用药量为干种重量的0.8%,对棉苗红腐病和立枯病的防效均高;50%G696对立枯病的防效最高,但对红腐病的防效尚待验证。  相似文献   
2.
莴苣花叶病毒病的研究Ⅰ。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山东济南和泰安两市郊区大面积受害的莴苣(Lactuca sativa L.var.asparagina L.)上分离到一株病毒。莴苣上症状为系统花叶,畸型和褐色斑点。人工接种,在昆诺阿藜和苋色藜上产生局部枯斑和系统症状,千日红上呈不规则斑块,不侵染普通烟、心叶烟、曼陀罗、豇豆、菜豆和黄瓜。传毒试验证明经汁液和蚜虫传播,种子带毒。病毒稀释限点5×10-1~5×10-2;失活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22~23℃)24小时,经有机溶剂澄清,聚乙二醇沉淀和差速离心可部分提纯。病毒粒子线状,长约750毫微米;病组织超薄切片可见风轮状内含体。试管沉淀法初步测定与马铃薯Y病毒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莴苣花叶病(Lettuce Mosaic Virus)是莴苣上一种重要病害。几年来在病毒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在泰安和莱阳两地进行了病害发生和防治的田间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莴苣(Lactuca sativa L.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西方各国以叶用包心莴苣为主,茎用莴苣在中国、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较为普遍.莴苣上发生的病毒种类较多,危害严重。受害的莴苣生产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无收。一、感染莴苣的病毒种类及分布 据Horvath(1980)报道,在自然界感染莴苣的病毒有18种(表1),包括蚜虫、蓟马等害虫和土壤真菌等介体传播,及种子传播的病毒。我国发生的莴苣病毒现已发现有莴苣(包心)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蒲公英黄花叶病毒。在世界各地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LMV;其次为coy和蚕豆萎蔫病毒;离首巨脉病…  相似文献   
5.
莴苣花叶病毒病的研究Ⅱ病害的分布、损失、寄主和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花叶病在山东普遍发生,其中以泰安等地比较严重。苗期和发棵前期发病的损失最大;人工接种证明,3叶期和7叶期感染的病株全无食用价值。在测定的15科63种植物中,有4科14钟植物表现感病。种子带毒率为1-2%,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感染的病株种子带毒率有很大差异,开花后发病的植株种子不带毒。室内测定,萝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棉蚜(Aphis gassypii)和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均可传毒。桃蚜取食15秒钟即可获毒或传毒,单头蚜传毒率为40%左右,获毒1次可连续传毒2-3株。  相似文献   
6.
将无病毒的和带病毒的苹果品种红梅尔巴(Red melba)金帅(Golden Delicious),分别芽接到无病毒的砧木MM_(106)和M_(26)上,然后,对1年生苗木进行有关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无毒树比带毒树长势显著增强,树干较粗,侧枝数显明显增多。但接穗带毒对芽接成活百分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